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生活、居住、交通论文

城市社区治理中的主体间协同关系研究--以安徽省铜陵市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7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2-14页
        一、研究背景第12-13页
        二、研究意义第13-14页
            (一) 理论意义第13-14页
            (二) 现实意义第14页
    第二节 研究现状综述第14-24页
        一、国外研究现状第14-18页
            (一) 对城市社区治理的研究第14-16页
            (二) 对协同治理的研究第16-18页
        二、国内研究现状第18-22页
            (一) 对城市社区治理的研究第18-19页
            (二) 对协同治理的研究第19-22页
        三、研究述评第22-24页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24-26页
        一、研究内容第24-25页
        二、研究方法第25-26页
    第四节 论文的创新和不足第26-27页
        一、论文的创新之处第26页
        二、论文的不足之处第26-27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第27-35页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第27-31页
        一、社区第27-28页
        二、社区治理第28页
        三、社区治理主体第28-30页
        四、协同第30-31页
    第二节 理论基础第31-35页
        一、协同治理理论第31-32页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第32-33页
        三、新公共服务理论第33-35页
第三章 城市社区治理主体间的关系现状及成因第35-50页
    第一节 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主体间的应然关系与现实状况第35-40页
        一、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主体间的应然关系第35-37页
        二、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主体关系总体概况第37-40页
            (一) 社区治理主体间总体缺乏协调性第37-39页
            (二) 社区治理主体间局部协作的关系第39-40页
    第二节 铜陵市社区治理主体关系现状及成因第40-50页
        一、铜陵市社区治理主体关系现状第40-44页
            (一) 基层党组织与居民委员会的关系不清第41页
            (二) 基层政府与居民委员会的权限不明第41-42页
            (三) 社区居民及业主委员会与物业服务企业之间的冲突第42-43页
            (四) 基层政府及居民委员会与业主委员会的冲突第43-44页
            (五) 基层政府及居民委员会与社会组织关系未理顺第44页
        二、铜陵市社区治理主体关系问题的成因第44-50页
            (一) 行政化倾向严重第45-46页
            (二) 协同机制不完善第46页
            (三) 协同形式有待丰富第46-47页
            (四) 铜陵社区治理问题的成因第47-50页
第四章 国内典型城市社区治理经验借鉴第50-61页
    第一节 宁波招宝山街道社区治理实践第50-53页
        一、主要做法第50-52页
            (一) 构建社区多元自治结构第50-51页
            (二) 建立社区服务项目化管理机制第51页
            (三) 完善社区居民参与机制第51-52页
        三、经验总结第52-53页
    第二节 杭州市上城区社区治理实践第53-55页
        一、主要做法第53-54页
            (一) 建立“333+X”社区大服务体系第53页
            (二) 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第53-54页
        二、经验总结第54-55页
    第三节 青岛市市北区社区治理实践第55-57页
        一、主要做法第55-56页
            (一) 建立社区民主自治新机制第55-56页
            (二) 建立基层公共服务为民代理制第56页
            (三) 创建“互联社区”第56页
        二、经验总结第56-57页
    第四节 南京市建邺区社区治理实践第57-59页
        一、主要做法第57-58页
            (一) 搭建“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组织新架构第57-58页
            (二) 建立“四位一体”考核评价体系第58页
        二、经验总结第58-59页
    第五节 典型城市社区治理的启示第59-61页
        一、重塑社区精神是基础第59-60页
        二、转变政府职能是关键第60页
        三、培育自治主体是重点第60-61页
第五章 构建社区治理主体间协同关系的路径探索第61-78页
    第一节 构建社区治理主体协同关系的必要性第61-62页
        一、协同关系与社区治理的内在契合性第61-62页
        二、提升社区治理能力的现实需要第62页
    第二节 重构社区治理主体间的协同关系第62-78页
        一、理顺多元主体关系第63-69页
            (一) 多元主体的角色定位和职责划分第63-67页
            (二) 组织结构的优化第67-69页
        二、完善多元主体协同机制第69-74页
            (一) 社区工作协商机制第69-70页
            (二) 社区参与式治理机制第70-71页
            (三) “三社联动”工作机制第71-74页
        三、协同形式的多样化第74-76页
        四、社区文化的培育第76-78页
            (一) 培育公民意识和公共精神第76-77页
            (二) 增进社区邻里信任第77-78页
结论第78-80页
参考文献第80-86页
致谢第86-87页
附录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宁乡市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城市居家养老服务中的政府责任研究--以南京锁金村社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