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最佳能量回收并联再生制动策略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3-21页 |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3-15页 |
| 1.2 再生制动技术简介 | 第15-16页 |
| 1.3 电动汽车再生制动技术发展现状 | 第16-19页 |
| 1.3.1 国外电动汽车再生制动技术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 1.3.2 国内电动汽车再生制动技术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 第2章 电动汽车再生制动力学基础与影响因素分析 | 第21-32页 |
| 2.1 电动汽车行驶动力学分析 | 第21-23页 |
| 2.1.1 滚动阻力 | 第21-22页 |
| 2.1.2 空气阻力 | 第22-23页 |
| 2.1.3 爬坡阻力 | 第23页 |
| 2.2 电动汽车制动力分析 | 第23-28页 |
| 2.2.1 电动汽车前后轴制动力分布 | 第23-26页 |
| 2.2.2 电动汽车制动力分配范围分析 | 第26-28页 |
| 2.3 再生制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8-31页 |
| 2.3.1 电机对再生制动的影响 | 第28-29页 |
| 2.3.2 影响再生制动的其他因素 | 第29-31页 |
| 2.4 本章总结 | 第31-32页 |
| 第3章 电动汽车并联再生制动策略分析 | 第32-43页 |
| 3.1 电动汽车传统再生制动策略 | 第32-35页 |
| 3.1.1 最佳感觉再生制动策略 | 第32-33页 |
| 3.1.2 最佳能量回收再生制动策略 | 第33-34页 |
| 3.1.3 并联再生制动策略 | 第34-35页 |
| 3.2 优化的并联再生制动策略分析 | 第35-40页 |
| 3.2.1 并联再生制动策略研究成果 | 第35-37页 |
| 3.2.2 最佳能量回收并联再生制动策略 | 第37-40页 |
| 3.3 本文策略制动力分配分析 | 第40-42页 |
| 3.4 本章总结 | 第42-43页 |
| 第4章 基于ADVISOR二次开发与建模 | 第43-54页 |
| 4.1 ADVISOR简介 | 第43-46页 |
| 4.2 ADVISOR再生制动策略 | 第46页 |
| 4.3 ADVISOR二次开发 | 第46-53页 |
| 4.3.1 新电动汽车模型建立 | 第47-48页 |
| 4.3.2 基于ADVISOR二次开发建模 | 第48-53页 |
| 4.4 本章总结 | 第53-54页 |
| 第5章 仿真结果分析 | 第54-63页 |
| 5.1 基于循环路况的仿真分析 | 第54-58页 |
| 5.2 基于不同制动强度的仿真分析 | 第58-61页 |
| 5.3 基于变减速度路况仿真分析 | 第61-62页 |
| 5.4 本章总结 | 第62-63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69-70页 |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与的项目 | 第70-71页 |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