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重大气象灾害统计规律与对称性结构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1.2.1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2.2 气象旱涝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2.3 台风天气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3 研究区概况 | 第15-16页 |
1.4 数据来源、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6-21页 |
1.4.1 数据来源 | 第16-17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7-20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第2章 气候变化统计规律 | 第21-35页 |
2.1 年均温变化趋势 | 第21-24页 |
2.1.1 全区年均温时间变化趋势 | 第21页 |
2.1.2 分区年均温时间变化趋势 | 第21-23页 |
2.1.3 年均温空间变化趋势 | 第23-24页 |
2.2 季均温变化趋势 | 第24-27页 |
2.2.1 全区季均温时间变化趋势 | 第24-25页 |
2.2.2 分区季均温时间变化趋势 | 第25-26页 |
2.2.3 季均温空间变化趋势 | 第26-27页 |
2.3 年降水量变化趋势 | 第27-30页 |
2.3.1 全区年降水量时间变化趋势 | 第27-28页 |
2.3.2 分区年降水量时间变化趋势 | 第28-29页 |
2.3.3 年降水量空间变化趋势 | 第29-30页 |
2.4 季节降水量变化趋势 | 第30-35页 |
2.4.1 全区季降水量时间变化趋势 | 第30-32页 |
2.4.2 分区季降水量时间变化 | 第32页 |
2.4.3 季降水量空间变化趋势 | 第32-35页 |
第3章 旱涝时空变化特征及其趋势判断 | 第35-91页 |
3.1 历史时期旱涝变化特征 | 第35-38页 |
3.1.1 历史时期气象站点概况 | 第35-36页 |
3.1.2 旱涝覆盖度时间变化趋势 | 第36-38页 |
3.2 现代尺度旱涝时空变化特征 | 第38-46页 |
3.2.1 年尺度旱涝时间变化趋势 | 第38-40页 |
3.2.2 季尺度旱涝时间变化趋势 | 第40-43页 |
3.2.3 旱涝频率空间变化特征 | 第43-46页 |
3.3 旱涝趋势判断 | 第46-80页 |
3.3.1 全区旱涝趋势判断 | 第46-53页 |
3.3.2 桂东北旱涝趋势判断 | 第53-59页 |
3.3.3 桂东南旱涝趋势判断 | 第59-66页 |
3.3.4 桂西北旱涝趋势判断 | 第66-73页 |
3.3.5 桂西南旱涝趋势判断 | 第73-80页 |
3.4 旱涝影响因子分析 | 第80-89页 |
3.4.1 广西旱涝与ENSO事件的关系 | 第80-83页 |
3.4.2 广西旱涝与太阳黑子的关系 | 第83-89页 |
3.5 广西旱涝趋势判断结果统计 | 第89-91页 |
第4章 台风变化特征及其趋势判断 | 第91-101页 |
4.1 登陆广西台风变化特征 | 第91-96页 |
4.1.1 广西台风年际变化趋势 | 第91-92页 |
4.1.2 登陆广西台风路径年际变化趋势 | 第92-93页 |
4.1.3 不同省份登陆广西台风变化特征 | 第93-95页 |
4.1.4 登陆广西台风强度分析 | 第95-96页 |
4.2 广西台风趋势判断 | 第96-99页 |
4.2.1 可公度计算 | 第96-97页 |
4.2.2 蝴蝶结构图 | 第97-98页 |
4.2.3 可公度结构系 | 第98-99页 |
4.3 相关因子分析 | 第99-101页 |
4.3.1 广西台风与ENSO事件的关系 | 第99页 |
4.3.2 广西台风与太阳黑子的关系 | 第99-101页 |
第5章 对策与结论 | 第101-109页 |
5.1 对策 | 第101-103页 |
5.1.1 主要对策措施 | 第101-102页 |
5.1.2 基于趋势判断的对策 | 第102-103页 |
5.2 结论 | 第103-107页 |
5.2.1 气候变化趋势 | 第103-104页 |
5.2.2 旱涝变化及其趋势判断 | 第104-106页 |
5.2.3 台风及其趋势判断 | 第106-107页 |
5.3 创新之处 | 第107-108页 |
5.4 展望 | 第108-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7页 |
致谢 | 第117-11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