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基于微孔板的化学发光法检测孔雀石绿和结晶紫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主要缩写列表第15-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31页
    1.1 孔雀石绿和结晶紫概述第16-20页
        1.1.1 孔雀石绿和结晶紫的理化性质第16-17页
        1.1.2 孔雀石绿和结晶紫的应用第17-18页
        1.1.3 孔雀石绿和结晶紫的代谢第18页
        1.1.4 孔雀石绿和结晶紫的毒性与作用机理第18-20页
    1.2 孔雀石绿和结晶紫的检测方法第20-25页
        1.2.1 高效色谱法第21-22页
        1.2.2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第22页
        1.2.3 免疫学检测方法第22-23页
        1.2.4 电化学法第23-24页
        1.2.5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第24页
        1.2.6 共振瑞利散射法第24-25页
        1.2.7 紫外分光光度法第25页
    1.3 Luminol化学发光概述第25-28页
        1.3.1 Luminol化学发光基本理论第26-27页
        1.3.2 Luminol化学发光法的研究进展第27-28页
    1.4 分子印迹聚合物第28-29页
    1.5 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9-30页
    1.6 研究思路和内容第30页
    1.7 课题来源第30-31页
第二章 Na_2CO_3-luminol-H_2O_2发光体系检测水中孔雀石绿和结晶紫的方法与评价第31-51页
    2.1 引言第31-32页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32-33页
        2.2.1 主要材料与仪器第32-33页
        2.2.2 主要溶液的配制第33页
    2.3 实验方法第33-37页
        2.3.1 进样方法第33页
        2.3.2 反应介质的选择第33-34页
        2.3.3 单因素实验设计第34-35页
        2.3.4 正交试验设计第35页
        2.3.5 检测方法的建立第35页
        2.3.6 干扰实验设计第35-36页
        2.3.7 离子交换树脂的预处理第36页
        2.3.8 样品分析及回收率实验设计第36页
        2.3.9 紫外-可见光谱与荧光光谱分析第36-37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37-49页
        2.4.1 反应介质的选择第37-38页
        2.4.2 单因素实验结果第38-40页
        2.4.3 正交试验结果第40-42页
        2.4.4 测定的线性范围与检出限第42-43页
        2.4.5 干扰实验结果第43-45页
        2.4.6 样品分析及回收率实验结果第45-46页
        2.4.7 机理探讨第46-49页
    2.5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三章 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化学发光检测土壤中孔雀石绿和结晶紫的方法与评价第51-66页
    3.1 引言第51-52页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52页
    3.3 实验方法第52-55页
        3.3.1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第52-53页
        3.3.2 红外光谱鉴定第53页
        3.3.3 扫描电镜鉴定第53-54页
        3.3.4 平衡吸附实验第54页
        3.3.5 固相萃取小柱的灌装和活化第54页
        3.3.6 加标土壤样品中孔雀石绿与结晶紫的固相萃取第54-55页
        3.3.7 基于微孔板化学发光法检测孔雀石绿与结晶紫第55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55-64页
        3.4.1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第55页
        3.4.2 红外光谱鉴定结果第55-56页
        3.4.3 扫描电镜鉴定结果第56-57页
        3.4.4 分子识别性能与选择性评价第57-59页
        3.4.5 Scatchard分析第59-62页
        3.4.6 土壤样品的化学发光法测量结果第62-64页
    3.5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结论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9-81页
致谢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氨丙基型有机硅高分子微球的构建和催化应用
下一篇:基于指标体系法的区域生态承载力研究--以重庆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