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开展对外军贸的挑战及应对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第一节 军贸的相关概念 | 第10-13页 |
一、军贸的基本定义 | 第10-11页 |
二、军贸的主要特征 | 第11-12页 |
三、国际军贸市场开展军贸的“两种模式” | 第12-13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第三节 本文的写作难点和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一、写作难点 | 第16页 |
二、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第二章 中国对外军贸的概况 | 第17-27页 |
第一节 中国对外军贸的发展历程 | 第17-19页 |
一、军事援助主导的起步阶段 | 第17页 |
二、“苏式装备替代”的初创阶段 | 第17-18页 |
三、“自研装备为主”的发展阶段 | 第18-19页 |
第二节 我国对外军贸的主要特征 | 第19-22页 |
一、军贸出口对象国较为集中 | 第19-20页 |
二、政治附加条件少 | 第20-21页 |
三、交易方式灵活 | 第21页 |
四、注重维护世界和平 | 第21-22页 |
第三节 发展对外军贸的战略作用 | 第22-27页 |
一、有利于增强中国外交软实力 | 第22-24页 |
二、有利于国防工业持续发展 | 第24-25页 |
三、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 | 第25-27页 |
第三章 中国发展对外军贸面临的挑战 | 第27-41页 |
第一节 政治因素制约 | 第27-32页 |
一、传统安全势力范围的阻隔 | 第28-29页 |
二、军贸对象国内政治、经济波动影响 | 第29-30页 |
三、国际政治形势变化的投射 | 第30-31页 |
四、《国际武器贸易条约》的影响 | 第31-32页 |
第二节 技术因素制约 | 第32-36页 |
一、武器装备技术有短板 | 第32-33页 |
二、对外军贸体制有待优化 | 第33-34页 |
三、军贸策略有待拓展 | 第34-36页 |
第三节 世界军贸市场竞争制约 | 第36-41页 |
一、中美的军贸竞争 | 第37-38页 |
二、中俄军贸的竞争 | 第38-39页 |
三、更多国家加入国际军贸竞争 | 第39-41页 |
第四章 其他国家政府加强武器出口贸易的做法与经验 | 第41-50页 |
第一节 加强军贸的集中统管 | 第41-43页 |
一、美国的经验 | 第41-42页 |
二、俄罗斯的经验 | 第42-43页 |
三、其他国家的经验 | 第43页 |
第二节 拓展军品贸易策略 | 第43-47页 |
一、技术转让成为主流 | 第44页 |
二、贸易方式更加灵活多样 | 第44-45页 |
三、出口限制不断放宽 | 第45-47页 |
第三节 提高产品竞争力 | 第47-50页 |
一、提高国防工业水平 | 第47-48页 |
二、开发出口型武器装备 | 第48-49页 |
三、注重品牌效益 | 第49-50页 |
第五章 我国政府加强对外军贸的应对之策 | 第50-59页 |
第一节 纳入国家发展战略 | 第50-52页 |
一、转变思维 | 第50-51页 |
二、加强政府管理 | 第51-52页 |
第二节 加强军工产业发展规划 | 第52-54页 |
一、实现核心技术领域的突破 | 第52-53页 |
二、加强基础研究 | 第53页 |
三、加快出口导向型军品研制 | 第53-54页 |
四、提高产品的质量 | 第54页 |
第三节 优化军工军贸体制 | 第54-56页 |
一、推动产业重组 | 第54-55页 |
二、畅通民企参与军工开发渠道 | 第55页 |
三、注重预防政治风险 | 第55-56页 |
第四节 灵活运用军贸策略 | 第56-59页 |
一、大力推动军品国际联合开发 | 第56-57页 |
二、积极运用补偿贸易 | 第57页 |
三、注重新兴市场开拓 | 第57-58页 |
四、创新军品营销手段 | 第58-59页 |
结语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