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水弱胶结砂岩隧道地层特性及施工技术研究
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1 引言 | 第11-21页 |
·问题的提出及选题依据 | 第11页 |
·桃树坪隧道工程概况 | 第11-15页 |
·工程及水文地质情况 | 第12-14页 |
·桃树坪隧道工程施工难点 | 第14-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 | 第15-18页 |
·含水砂层的隧道施工实例 | 第16-17页 |
·软岩隧道的开挖理论研究 | 第17-18页 |
·研究意义 | 第18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8-21页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2 含水弱胶结粉细砂岩地层的工程特性研究 | 第21-47页 |
·含水弱胶结砂岩的特性概述 | 第21页 |
·试验的取样 | 第21-23页 |
·取样试验井情况 | 第21页 |
·取样步骤 | 第21-23页 |
·含水弱胶结砂岩的一般性特性 | 第23-38页 |
·含水弱胶结砂岩物理参数试验 | 第23-31页 |
·含水弱胶结砂岩力学参数试验 | 第31-38页 |
·含水弱胶结砂岩时间特性研究 | 第38-44页 |
·试验设计 | 第38-39页 |
·物理参数与时间的关系 | 第39-41页 |
·力学参数与时间的关系 | 第41-44页 |
·含水弱胶结砂岩特性总结 | 第44页 |
·含水弱胶结砂岩特性试验结论 | 第44-47页 |
3 桃树坪隧道施工工法的比选 | 第47-61页 |
·软弱围岩的施工方案简述 | 第47-48页 |
·桃树坪隧道施工方案数值方法的模拟 | 第48-58页 |
·各施工方案施工步序介绍 | 第48-50页 |
·计算参数的选取 | 第50-52页 |
·计算网格图 | 第52-54页 |
·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 第54-58页 |
·桃树坪隧道施工方法的综合选择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4 桃树坪隧道二次初支施作时机研究 | 第61-85页 |
·二次初支设置概况 | 第61-62页 |
·桃树坪隧道二次初支模拟计算 | 第62-68页 |
·计算工况的设计 | 第62-67页 |
·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67-68页 |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68-82页 |
·初期支护变形规律分析 | 第68-73页 |
·初期支护结构应力分布规律 | 第73-77页 |
·围岩塑性区分布规律分析 | 第77-79页 |
·掌子面稳定性规律分析 | 第79-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5页 |
5 含水弱胶结砂岩隧道施工关键技术 | 第85-101页 |
·桃树坪隧道超前支护技术 | 第85-88页 |
·超前大管棚 | 第85-86页 |
·超前小导管 | 第86-87页 |
·水平旋喷桩加固 | 第87-88页 |
·桃树坪隧道初期支护技术 | 第88-90页 |
·桃树坪隧道降水技术 | 第90-94页 |
·桃树坪隧道围岩脱落治理技术 | 第94-95页 |
·桃树坪隧道基底和大变形处理技术 | 第95-97页 |
·基底处理技术 | 第95页 |
·大变形处理技术 | 第95-97页 |
·含水弱胶结砂岩隧道辅助施工建议方案 | 第97-101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01-103页 |
·本文主要结论 | 第101-102页 |
·展望 | 第102-103页 |
7 参考文献 | 第103-105页 |
作者简历 | 第105-109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