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绪论 | 第9-25页 |
| 一、问题提出 | 第9-10页 |
|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 三、研究综述 | 第12-21页 |
| 四、概念界定 | 第21-23页 |
| 五、研究框架与方法 | 第23-25页 |
| 第一章 大学生生命教育实施的现状调查 | 第25-38页 |
| 第一节 关于3所高校的问卷调查情况概述 | 第25-26页 |
| 第二节 大学生生命教育实施的现状调查 | 第26-37页 |
| 一、大学生生命观的现状调查 | 第26-30页 |
| (一)关于大学生生命认知的调查 | 第26页 |
| (二)关于大学生责任意识的调查 | 第26-27页 |
| (三)关于大学生学习动机与生活压力的调查 | 第27-29页 |
| (四)关于大学生生死观与生命信仰的调查 | 第29-30页 |
| 二、大学生对生命教育认知的现状调查 | 第30-33页 |
| (一)关于大学生对生命教育认知内容的调查 | 第30-31页 |
| (二)关于大学生对生命教育认知程度的调查 | 第31-32页 |
| (三)关于大学生对生命教育认知角度的调查 | 第32-33页 |
| 三、大学生生命教育实施的现状调查 | 第33-37页 |
| (一)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定位的现状调查 | 第33-34页 |
| (二)大学生生命教育内容设置的现状调查 | 第34-35页 |
| (三)大学生生命教育保障机制的现状调查 | 第35-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二章 大学生生命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第38-55页 |
| 第一节 大学生生命教育现状的问题表现 | 第38-46页 |
| 一、大学生生命观的问题表现 | 第38-39页 |
| (一)重视生命和爱惜生命的知行不统一 | 第38页 |
| (二)责任意识的培养亟待加强 | 第38-39页 |
| (三)入学动机功利性,学习就业压力大 | 第39页 |
| (四)生命观模糊,生命信仰缺失 | 第39页 |
| 二、大学生关于生命教育认知的问题表现 | 第39-41页 |
| (一)大学生对生命教育的内容认知模糊,认知途径有待挖掘 | 第39-40页 |
| (二)大学生缺乏生命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 第40页 |
| (三)大学生在生命教育的认知上,缺乏积极视角 | 第40-41页 |
| 三、大学生生命教育实施中的问题表现 | 第41-46页 |
| (一)课程定位模糊不清,标准性缺失 | 第41-42页 |
| (二)内容设置传统刻板,独立性缺失 | 第42-44页 |
| (三)保障机制孱弱稀少,联动性缺失 | 第44-46页 |
| 第二节 大学生生命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6-53页 |
| 一、大学生生命教育问题的社会因素分析 | 第46-48页 |
| (一)社会转型 | 第46页 |
| (二)功利主义 | 第46-47页 |
| (三)价值缺失 | 第47-48页 |
| 二、大学生生命教育问题的家庭因素分析 | 第48-49页 |
| (一)家庭结构 | 第48页 |
| (二)教养方式 | 第48-49页 |
| (三)教育理念 | 第49页 |
| 三、大学生生命教育问题的学校因素分析 | 第49-51页 |
| (一)教育目标 | 第49-50页 |
| (二)环境制约 | 第50页 |
| (三)体系缺失 | 第50-51页 |
| (四)价值取向 | 第51页 |
| 四、大学生生命教育问题的主体因素分析 | 第51-53页 |
| (一)感性主义 | 第51-52页 |
| (二)物化趋势 | 第52页 |
| (三)责任意识 | 第52-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 第三章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加强高校生命教育实效性策略 | 第55-65页 |
| 第一节 构建积极心理学模式下的高校生命教育体系 | 第55-59页 |
| 一、树立积极的生命教育观 | 第55-56页 |
| 二、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生命教育方式 | 第56-57页 |
| 三、建立高校生命教育的“积极”体验式教学 | 第57-59页 |
| 第二节 拓展多元化的高校生命教育实施渠道 | 第59-62页 |
| 一、尝试设置生命教育试点公选课程 | 第59-60页 |
| 二、借助网络等新媒体开设生命教育网络课 | 第60页 |
| 三、依托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多样化生命教育 | 第60-62页 |
| 第三节 优化积极的组织环境以支持高校生命教育实施 | 第62-64页 |
| 一、构建以生命关怀为主的校园文化 | 第62页 |
| 二、营造健康积极的家庭氛围 | 第62-63页 |
| 三、建立联动机制保障生命教育网络覆盖 | 第63-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结语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 附录 | 第72-91页 |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