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无机化学论文--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论文--第Ⅳ族非金属元素(碳和硅)及其化合物论文--碳C论文

低维碳基纳米结构的组装及其性能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2-46页
    1.1 低维碳基纳米结构简介第12-21页
        1.1.1 零维碳基纳米结构第13-15页
        1.1.2 一维碳基纳米结构第15-19页
        1.1.3 二维碳基纳米结构第19-21页
    1.2 低维碳基纳米结构的组装第21-29页
        1.2.1 零维碳基纳米结构的组装第22-24页
        1.2.2 一维碳基纳米结构的组装第24-27页
        1.2.3 二维碳基纳米结构的组装第27-29页
    1.3 低维碳基纳米结构及其组装体的性能研究第29-36页
        1.3.1 氧还原反应第29-32页
        1.3.2 能量转换第32-34页
        1.3.3 光电流及湿气传感第34-36页
    1.4 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第36-39页
    参考文献第39-46页
第2章 双自发还原及组装策略制备铂铜合金-石墨烯量子点复合胶囊用于氧还原反应第46-64页
    2.1 引言第46-47页
    2.2 实验方法第47-49页
        2.2.1 原料第47页
        2.2.2 氧功能化石墨烯量子点的制备第47页
        2.2.3 铂铜合金纳米颗粒胶囊的制备第47页
        2.2.4 铂铜合金-石墨烯量子点复合胶囊的制备第47-48页
        2.2.5 结构表征及氧化原测试第48-49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49-60页
        2.3.1 铂铜合金-石墨烯量子点复合胶囊的制备过程第49-50页
        2.3.2 氧功能化石墨烯量子点的表征第50-52页
        2.3.3 铂铜合金胶囊的结构分析第52-53页
        2.3.4 铂铜合金-石墨烯量子点胶囊的结构分析第53-56页
        2.3.5 铂铜合金-石墨烯量子点胶囊的氧还原活性第56-60页
    2.4 本章小结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第3章 叠层纱状氧功能化石墨烯纳米带气凝胶用于湿气发电第64-82页
    3.1 引言第64-65页
    3.2 实验方法第65-66页
        3.2.1 原料第65页
        3.2.2 氧功能化石墨烯纳米带的制备第65页
        3.2.3 叠层纱状氧功能化石墨烯纳米带气凝胶的制备第65页
        3.2.4 梯度叠层纱状氧功能化石墨烯纳米带气凝胶的制备第65-66页
        3.2.5 梯度叠层纱状氧功能化石墨烯纳米带气凝胶产电性能测试第66页
        3.2.6 样品表征第66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66-80页
        3.3.1 氧功能化石墨烯纳米带的表征第66-68页
        3.3.2 叠层纱状氧功能化石墨烯纳米带气凝胶的形貌表征及组装过程第68-71页
        3.3.3 梯度叠层纱状氧功能化石墨烯纳米带气凝胶的结构及组分分析第71-75页
        3.3.4 梯度叠层纱状氧功能化石墨烯纳米带气凝胶的产电性能第75-76页
        3.3.5 梯度叠层纱状氧功能化石墨烯纳米带气凝胶产电性能优异的机理探索第76-80页
    3.4 本章小结第80页
    参考文献第80-82页
第4章 自发形成氧化亚铜-石墨相氮化碳核-壳纳米线用于光电流及湿气响应第82-105页
    4.1 引言第82-83页
    4.2 实验方法第83-87页
        4.2.1 原料第83页
        4.2.2 块状石墨相氮化碳及氧功能化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的制备第83页
        4.2.3 氧化亚铜-石墨相氮化碳核-壳纳米线的制备第83-84页
        4.2.4 氧化亚铜纳米线的制备第84页
        4.2.5 从氧化亚铜-石墨相氮化碳核-壳纳米线中收集得到石墨相氮化碳第84页
        4.2.6 样品表征第84-85页
        4.2.7 电化学阻抗谱第85页
        4.2.8 光电流测试第85页
        4.2.9 湿气响应测试第85-87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87-101页
        4.3.1 氧化亚铜-石墨相氮化碳核-壳纳米线的形貌表征第87-88页
        4.3.2 氧化亚铜-石墨相氮化碳核-壳纳米线的成分表征第88-93页
        4.3.3 氧化亚铜-石墨相氮化碳核-壳纳米线的形成机理第93-96页
        4.3.4 氧化亚铜-石墨相氮化碳核-壳纳米线的光电流性能第96-99页
        4.3.5 氧化亚铜-石墨相氮化碳核-壳纳米线的湿气响应性能第99-101页
    4.4 结论第101-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05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105-107页
    5.1 结论第105页
    5.2 展望第105-10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07-108页
致谢第108-110页
作者简介第110页

论文共1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调制光谱响应智能材料及器件研究
下一篇:石墨烯功能化组装及其在刺激响应和能源转化领域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