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27页 |
1.1 生物柴油简介 | 第11-12页 |
1.2 油脂加氢脱氧工艺 | 第12-14页 |
1.2.1 加氢脱氧工艺 | 第13-14页 |
1.2.2 加氢脱氧再临氢异构工艺 | 第14页 |
1.3 油脂加氢脱氧催化剂 | 第14-19页 |
1.3.1 活性组分 | 第15-17页 |
1.3.2 载体 | 第17-19页 |
1.4 油脂加氢脱氧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第19-21页 |
1.4.1 沉淀法 | 第19-20页 |
1.4.2 浸渍法 | 第20页 |
1.4.3 溶胶凝胶法 | 第20页 |
1.4.4 混合法 | 第20页 |
1.4.5 离子交换法 | 第20-21页 |
1.5 催化剂成型技术 | 第21-24页 |
1.5.1 成型助剂 | 第21-22页 |
1.5.2 压缩成型 | 第22页 |
1.5.3 挤出成型 | 第22-23页 |
1.5.4 转动成型 | 第23页 |
1.5.5 喷雾成型 | 第23-24页 |
1.5.6 其他成型方法 | 第24页 |
1.6 论文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24-27页 |
1.6.1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24页 |
1.6.2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24-27页 |
2 加氢脱氧颗粒催化剂的制备及评价方法 | 第27-35页 |
2.1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27-28页 |
2.2 γ-Al_2O_3载体的挤出成型 | 第28页 |
2.3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8-29页 |
2.4 载体和催化剂的表征 | 第29-30页 |
2.5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 第30-31页 |
2.5.1 实验装置 | 第30页 |
2.5.2 操作步骤 | 第30-31页 |
2.6 原料和液相产物的分析 | 第31-35页 |
3 载体和催化剂的物理化学特性 | 第35-57页 |
3.1 载体和催化剂的织构特性 | 第35-41页 |
3.1.1 胶溶剂用量对载体和催化剂的织构特性的影响 | 第35-40页 |
3.1.2 胶溶剂种类对载体和催化剂的织构特性的影响 | 第40-41页 |
3.2 载体的机械强度 | 第41-43页 |
3.2.1 胶溶剂加入量对载体机械强度的影响 | 第41-43页 |
3.2.2 胶溶剂种类对载体机械强度的影响 | 第43页 |
3.3 活性组分的负载量 | 第43-45页 |
3.3.1 胶溶剂加入量对活性组分负载量的影响 | 第43-45页 |
3.3.2 胶溶剂种类对活性组分负载量的影响 | 第45页 |
3.4 载体和催化剂的物相分析 | 第45-48页 |
3.4.1 胶溶剂加入量对载体和催化剂表面物相的影响 | 第45-47页 |
3.4.2 胶溶剂种类对载体和催化剂表面物相的影响 | 第47-48页 |
3.5 催化剂的还原性 | 第48-52页 |
3.5.1 胶溶剂加入量对催化剂还原性的影响 | 第48-51页 |
3.5.2 胶溶剂种类对催化剂还原性的影响 | 第51-52页 |
3.6 催化剂表面的酸性位 | 第52-55页 |
3.6.1 胶溶剂加入量对催化剂表面酸性位的影响 | 第52-54页 |
3.6.2 胶溶剂种类对催化剂表面酸性位的影响 | 第54-55页 |
3.7 小结 | 第55-57页 |
4 NiMo/γ-Al_2O_3催化剂催化脂肪酸甲酯加氢脱氧性能研究 | 第57-63页 |
4.1 成型助剂对NiMo催化剂加氢脱氧活性的影响 | 第57-59页 |
4.2 反应温度对脂肪酸甲酯加氢脱氧反应的影响 | 第59-60页 |
4.3 反应压力对脂肪酸甲酯加氢脱氧反应的影响 | 第60页 |
4.4 NiMo/γ-Al_2O_3催化剂的性能稳定性试验 | 第60-61页 |
4.5 小结 | 第61-63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5.1 结论 | 第63页 |
5.2 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