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8-30页 |
1.1 钢结构桥梁疲劳的研究意义 | 第18页 |
1.2 车桥耦合振动研究的发展和现状 | 第18-22页 |
1.2.1 车桥耦合振动研究的发展历程 | 第18-19页 |
1.2.2 影响车桥耦合振动的主要因素 | 第19-22页 |
1.3 疲劳研究的发展与现状 | 第22-23页 |
1.3.1 疲劳的概念及特点 | 第22页 |
1.3.2 疲劳研究发展历程 | 第22-23页 |
1.4 钢桥疲劳设计和评估的发展与现状 | 第23-26页 |
1.4.1 疲劳设计方法 | 第23-24页 |
1.4.2 疲劳评估方法 | 第24-26页 |
1.5 基于车桥耦合振动的钢桥疲劳研究现状 | 第26页 |
1.6 文的主要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第26-30页 |
第2章 考虑路面不平整度退化的Ⅰ型简支钢桥疲劳冲击系数研究 | 第30-42页 |
2.1 桥梁模型 | 第31-32页 |
2.2 车辆模型 | 第32-33页 |
2.3 车桥耦合系统 | 第33-34页 |
2.3.1 车辆运动方程 | 第33页 |
2.3.2 桥梁运动方程 | 第33页 |
2.3.3 建立车桥耦合系统 | 第33-34页 |
2.4 路面不平整度退化过程分析 | 第34-36页 |
2.4.1 路面不平整度的生成 | 第34页 |
2.4.2 路面不平整度的评定指标 | 第34-35页 |
2.4.3 路面不平整度的退化模型 | 第35-36页 |
2.5 数值分析 | 第36-39页 |
2.6 疲劳冲击系数设计值 | 第39-40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3章 考虑车辆荷载动力效应的Ⅰ型简支钢桥应力幅个数研究 | 第42-54页 |
3.1 采用的桥梁 | 第42-43页 |
3.2 采用的车辆 | 第43-44页 |
3.3 车桥耦合系统建立 | 第44-46页 |
3.3.1 车辆振动方程 | 第45页 |
3.3.2 桥梁振动方程 | 第45页 |
3.3.3 组建车桥耦合系统 | 第45-46页 |
3.4 路面不平整度的退化模型 | 第46-47页 |
3.4.1 路面不平整度的表达式 | 第46页 |
3.4.2 评定路面不平整度的指标 | 第46页 |
3.4.3 路面不平整度的劣化过程 | 第46-47页 |
3.5 参数分析 | 第47-52页 |
3.6 疲劳应力幅个数设计值 | 第52-53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4章 考虑荷载动力效应和超载影响的钢桥疲劳设计 | 第54-69页 |
4.1 桥梁模型介绍 | 第54-55页 |
4.2 车辆荷载介绍 | 第55-57页 |
4.3 车桥耦合运动方程 | 第57-58页 |
4.3.1 车辆振动方程 | 第57页 |
4.3.2 桥梁振动方程 | 第57页 |
4.3.3 路面不平整度生成 | 第57-58页 |
4.3.4 建立车桥耦合振动方程 | 第58页 |
4.4 数值研究 | 第58-65页 |
4.5 疲劳设计方法的提出 | 第65-6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5章 基于疲劳可靠度的Ⅰ型简支钢桥限载研究 | 第69-83页 |
5.1 选用的桥梁模型 | 第70-71页 |
5.2 研究点的应力影响线 | 第71-72页 |
5.3 交通荷载数据 | 第72-73页 |
5.4 超载车违规率 | 第73页 |
5.5 随机车流作用下研究点的应力时程曲线 | 第73-74页 |
5.6 桥梁疲劳评估 | 第74-75页 |
5.7 灵敏度分析 | 第75-76页 |
5.8 数值模拟 | 第76-81页 |
5.8.1 平均疲劳损伤累积分布类型 | 第76-78页 |
5.8.2 疲劳极限状态方程 | 第78-79页 |
5.8.3 快车道分流率的影响 | 第79页 |
5.8.4 违规率的影响 | 第79-80页 |
5.8.5 限载值的影响 | 第80页 |
5.8.6 基于疲劳可靠度的限载 | 第80-81页 |
5.9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第6章 车辆荷载作用下路面维修周期对Ⅰ型简支钢桥疲劳可靠度的影响 | 第83-98页 |
6.1 分析的桥梁 | 第84-85页 |
6.2 车辆荷载 | 第85-86页 |
6.3 车桥耦合振动数值模型 | 第86-87页 |
6.3.1 车辆动力方程 | 第87页 |
6.3.2 桥梁动力方程 | 第87页 |
6.3.3 车桥耦合振动方程 | 第87页 |
6.4 路面不平整度退化过程研究 | 第87-89页 |
6.4.1 不同等级的路面不平整度 | 第88页 |
6.4.2 路面不平整度的退化模型 | 第88-89页 |
6.5 数值研究 | 第89-94页 |
6.5.1 疲劳损伤的表达式 | 第90-92页 |
6.5.2 疲劳损伤的分布类型 | 第92-94页 |
6.6 路面维修周期对目标疲劳可靠度的影响 | 第94-97页 |
6.7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第7章 车辆荷载引起的累积疲劳损伤对简支Ⅰ-型钢桥极限承载力可靠度的影响 | 第98-114页 |
7.1 桥梁分析模型 | 第99-100页 |
7.2 车辆分析模型 | 第100-101页 |
7.3 车桥耦合方程建立 | 第101-102页 |
7.3.1 车辆运动方程 | 第101-102页 |
7.3.2 桥梁运动方程 | 第102页 |
7.3.3 车桥耦合运动方程 | 第102页 |
7.4 路面不平整度介绍 | 第102-103页 |
7.5 参数研究 | 第103-108页 |
7.5.1 疲劳车引起的疲劳损伤分布类型 | 第104-106页 |
7.5.2 疲劳车引起的最大应力分布类型 | 第106-107页 |
7.5.3 设计车辆引起的动力冲击系数分布类型 | 第107-108页 |
7.6 桥梁极限承载力极限状态方程 | 第108-110页 |
7.7 极限承载力可靠度分析 | 第110-112页 |
7.8 本章小结 | 第112-11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14-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30页 |
致谢 | 第130-131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31-133页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的科研项目) | 第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