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临界滑动面的确定方法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边坡稳定性分析的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1 边坡稳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 | 第12-15页 |
1.2.2 临界滑动面的确定 | 第15-16页 |
1.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6-17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7-19页 |
第二章 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有限元方法 | 第19-28页 |
2.1 引言 | 第19页 |
2.2 有限元强度折减法 | 第19-21页 |
2.2.1 基本原理 | 第19-20页 |
2.2.2 失稳判据 | 第20-21页 |
2.2.3 滑动面的确定 | 第21页 |
2.3 基于应力场的分析法 | 第21-26页 |
2.3.1 安全系数定义 | 第22-23页 |
2.3.2 基于剪应力定义法的讨论 | 第23-26页 |
2.3.3 主滑方向的确定 | 第26页 |
2.4 小结 | 第26-28页 |
第三章 边坡临界滑动面的搜索模型 | 第28-40页 |
3.1 引言 | 第28页 |
3.2 滑动面的模拟 | 第28-32页 |
3.2.1 二维滑动面 | 第28-29页 |
3.2.2 三维滑动面 | 第29-32页 |
3.2.3 存在软弱层面或坚硬基岩的情况 | 第32页 |
3.3 差分进化算法原理 | 第32-38页 |
3.3.1 基本差分进化算法 | 第33-34页 |
3.3.2 自适应差分进化算法 | 第34-38页 |
3.4 适应度函数的确立 | 第38页 |
3.5 搜索过程 | 第38-39页 |
3.6 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程序设计及考核 | 第40-58页 |
4.1 引言 | 第40页 |
4.2 滑动面离散与定位 | 第40-44页 |
4.2.1 滑动面离散 | 第40-43页 |
4.2.2 离散点的定位 | 第43-44页 |
4.3 应力插值 | 第44-45页 |
4.4 程序设计 | 第45-46页 |
4.5 程序考核 | 第46-56页 |
4.5.1 二维均质边坡算例 | 第46-48页 |
4.5.2 ACADS二维边坡算例 | 第48-49页 |
4.5.3 三维椭球形滑动面算例 | 第49-50页 |
4.5.4 三维球形滑动面算例 | 第50-54页 |
4.5.5 三维边坡主滑方向的确定算例 | 第54-56页 |
4.6 小结 | 第56-58页 |
第五章 相场法确定边坡滑动面 | 第58-74页 |
5.1 引言 | 第58-60页 |
5.2 相场断裂演化模型 | 第60-66页 |
5.2.1 断裂变分准则 | 第60页 |
5.2.2 断裂能的相场近似 | 第60-61页 |
5.2.3 脆性断裂模型 | 第61-66页 |
5.2.4 韧性断裂模型 | 第66页 |
5.3 数值算例 | 第66-70页 |
5.3.1 Ⅰ型动态分叉裂缝算例 | 第66-69页 |
5.3.2 Ⅱ型动态裂缝算例 | 第69-70页 |
5.4 相场法模拟边坡滑动面 | 第70-73页 |
5.5 小结 | 第73-74页 |
第六章 工程应用 | 第74-79页 |
6.1 工程概况 | 第74-75页 |
6.2 计算模型 | 第75-76页 |
6.3 计算结果分析 | 第76-79页 |
6.3.1 二维稳定性分析 | 第76-77页 |
6.3.2 三维稳定性分析 | 第77-79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9-81页 |
7.1 结论 | 第79-80页 |
7.2 展望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论文发表情况及科研情况 | 第89-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