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自信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3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页
    1.2 文献综述第11-21页
        1.2.1 国内文献综述第11-17页
        1.2.2 国外文献综述第17-21页
    1.3 研究内容第21页
    1.4 研究方法第21-23页
第二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第23-35页
    2.1 核心概念第23-26页
        2.1.1 自信第23-24页
        2.1.2 制度自信第24-25页
        2.1.3 政党制度自信第25-26页
    2.2 思想与理论基础第26-35页
        2.2.1 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第26-29页
        2.2.2 自我效能理论第29-31页
            2.2.2.1 个体效能理论第29-30页
            2.2.2.2 集体效能理论第30-31页
        2.2.3 自我认同理论第31-32页
        2.2.4 归因理论第32-35页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自信的本质与来源第35-45页
    3.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概述第35-38页
        3.1.1 形成与发展第35-36页
        3.1.2 基本内容第36-38页
            3.1.2.1 政治准则第36页
            3.1.2.2 制度规范对象第36-37页
            3.1.2.3 重要机构第37-38页
        3.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功能第38页
    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自信的内涵第38-39页
        3.2.1 自信主体:包括中共党员在内的中国人民第38页
        3.2.2 自信客体:政党制度的价值与效能第38-39页
        3.2.3 自信本质:主体对客体的认同与信赖第39页
    3.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自信的来源第39-45页
        3.3.1 制度生成的必然性第39-41页
        3.3.2 制度价值的人民性第41-42页
        3.3.3 制度体系的自洽性第42-43页
        3.3.4 制度运行的优绩性第43-45页
第四章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自信面临的主要挑战与强化路径第45-53页
    4.1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自信面临的主要挑战第45-48页
        4.1.1 制度认同潜存危机第45-47页
            4.1.1.1 互联网助推下的多元化价值冲击第45-46页
            4.1.1.2 腐败问题有损制度人民性价值第46页
            4.1.1.3 建国初期制度发展的曲折历程第46-47页
        4.1.2 制度效能亟待提升第47-48页
            4.1.2.1 民主监督机制的不足第47-48页
            4.1.2.2 参政议政机制的不足第48页
            4.1.2.3 政治协商机制的不足第48页
    4.2 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自信的路径第48-53页
        4.2.1 加强网络宣传教育,强化制度认同第48-49页
            4.2.1.1 引导人民正确归因第48-49页
            4.2.1.2 营造开放交流氛围第49页
            4.2.1.3 打造线上互动平台第49页
        4.2.2 推进制度完善,提升制度效能第49-53页
            4.2.2.1 明确执政党职能,强化党内监督第49-50页
            4.2.2.2 完善民主监督机制,强化党际监督第50-51页
            4.2.2.3 完善参政议政机制,提升参政议政水平第51页
            4.2.2.4 完善政治协商机制,增强政治协商实效第51-53页
结语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9页
致谢第59-60页
附录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习近平的国际责任观研究
下一篇:大数据条件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