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1.3.1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1.3.2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1.3.3 总结及评价 | 第16-18页 |
2 相关概念与相关理论的概述 | 第18-25页 |
2.1 粮食生产 | 第18页 |
2.2 环境污染 | 第18-22页 |
2.2.1 环境 | 第18-19页 |
2.2.2 生态环境污染与污染废物的分类 | 第19-20页 |
2.2.3 生态环境污染形式 | 第20-21页 |
2.2.4 农业污染 | 第21-22页 |
2.3 环境污染防护治理的有关理论基础 | 第22-25页 |
2.3.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2页 |
2.3.2 公共物品理论 | 第22-23页 |
2.3.3 环境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 第23-25页 |
3 周口市农业生产对环境影响的现状 | 第25-36页 |
3.1 周口市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 第25-28页 |
3.1.1 农村经济总体情况 | 第25-27页 |
3.1.2 农业发展情况 | 第27-28页 |
3.2 化肥污染 | 第28-31页 |
3.2.1 化肥使用数量大 | 第28-30页 |
3.2.2 化肥使用效率低下 | 第30页 |
3.2.3 化肥投入比例不科学 | 第30-31页 |
3.3 农药污染 | 第31-33页 |
3.3.1 农药施加、残留数量超标 | 第31-32页 |
3.3.2 农药使用结构不合理 | 第32页 |
3.3.3 农药利用效率低下 | 第32-33页 |
3.4 农膜污染 | 第33-35页 |
3.5 作物秸秆随意丢弃和焚烧 | 第35-36页 |
4 周口市农业生产对环境影响的成因 | 第36-42页 |
4.1 政策因素 | 第36页 |
4.2 社会因素 | 第36-37页 |
4.3 农业发展及结构不合理 | 第37-39页 |
4.3.1 生产生活方式落后 | 第37-38页 |
4.3.2 经济结构不合理 | 第38-39页 |
4.4 防控及治理技术落后 | 第39-40页 |
4.4.1 污染治理等基础设施不健全 | 第39页 |
4.4.2 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资金的需求和供给不匹配 | 第39-40页 |
4.5 农民环保意识淡薄 | 第40-42页 |
5 周口市农业生产对环境影响防控和治理的对策研究 | 第42-51页 |
5.1 加强政府主导,完善环保法规 | 第42-43页 |
5.1.1 充分发挥政府的“掌舵”职能 | 第42页 |
5.1.2 完善法律规章,加大执法和惩处力度 | 第42-43页 |
5.2 对生态污染问题展开分类监管控制 | 第43-44页 |
5.3 増加对农业产业领域的专业技术投入 | 第44-48页 |
5.3.1 创新绿色生产科技的开发和使用 | 第44-45页 |
5.3.2 大力推进可持续农业技术的产业化 | 第45-46页 |
5.3.3 农业科技创新,不断研发与应用新技术 | 第46页 |
5.3.4 建立综合防治示范点,提供环境友好的技术模式 | 第46-47页 |
5.3.5 促进农户合作机构和科技推广机制建设 | 第47页 |
5.3.6 研发、推广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 | 第47-48页 |
5.4 对农民进行环保教育,提高农民群众环保意识 | 第48-51页 |
5.4.1 全市范围内设立环保典范村镇 | 第48页 |
5.4.2 加强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环保素养 | 第48-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