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公司外贸风险分析及风险管控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1-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1.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6-17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7-19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3 技术路线图 | 第18-19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9-21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 第21-29页 |
2.1 对外贸易研究综述 | 第21-22页 |
2.1.1 对外贸易的定义 | 第21页 |
2.1.2 对外贸易业务分类 | 第21-22页 |
2.2 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综述 | 第22-23页 |
2.2.1 风险及风险管理的定义 | 第22页 |
2.2.2 风险管理理论概述 | 第22-23页 |
2.2.3 风险管理的目的 | 第23页 |
2.3 风险管理的流程 | 第23-25页 |
2.4 风险识别理论综述 | 第25-27页 |
2.4.1 风险识别的定义 | 第25页 |
2.4.2 风险识别的原则 | 第25-26页 |
2.4.3 风险识别的方法 | 第26-27页 |
2.5 风险分析理论综述 | 第27-28页 |
2.5.1 风险分析的定义 | 第27页 |
2.5.2 风险分析的方法 | 第27页 |
2.5.3 风险分析的一般步骤 | 第27-28页 |
2.6 风险应对理论综述 | 第28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D公司外贸业务风险因素识别 | 第29-49页 |
3.1 D公司背景及贸易现状分析 | 第29-34页 |
3.1.1 D公司背景介绍 | 第29页 |
3.1.2 D公司外易现状SWOT分析 | 第29-32页 |
3.1.3 D公司贸易业务流程分析 | 第32-34页 |
3.2 基于WBS的业务流程工作分解 | 第34-38页 |
3.2.1 WBS法的评价 | 第34-35页 |
3.2.2 业务流程分解 | 第35-38页 |
3.3 基于德尔菲法的风险因素指标识别 | 第38-42页 |
3.3.1 德尔菲法的评价 | 第38页 |
3.3.2 专家团队组建 | 第38-39页 |
3.3.3 问卷设计 | 第39-40页 |
3.3.4 问卷咨询 | 第40-42页 |
3.4 风险描述及WBS工作表的表示 | 第42-45页 |
3.5 D公司外贸风险因素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45-4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6-49页 |
第四章 基于AHP的D公司风险因素评估 | 第49-65页 |
4.1 多层次结构分析法的分析过程 | 第49-54页 |
4.1.1 多层次结构模型的建立原则 | 第49页 |
4.1.2 多层次结构模型的建立 | 第49-50页 |
4.1.3 判断矩阵的构建 | 第50-51页 |
4.1.4 判断矩阵的权重计算 | 第51-53页 |
4.1.5 一致性检验 | 第53-54页 |
4.1.6 组合权重的计算 | 第54页 |
4.2 多层次结构分析模型的构建 | 第54-56页 |
4.3 专家分析调查 | 第56页 |
4.4 各层次因素判断比重的确定 | 第56-62页 |
4.5 结果评价 | 第62-6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五章 D公司风险管理体系构建 | 第65-75页 |
5.1 D公司风险管理策略及应对措施 | 第65-69页 |
5.1.1 各风险因素的风险应对 | 第65-68页 |
5.1.2 合同风险的应对措施 | 第68-69页 |
5.1.3 信用证结算风险的应对措施 | 第69页 |
5.2 设立风险管理部门 | 第69-71页 |
5.3 建立全程监管体系 | 第71-73页 |
5.4 风险预警机制建立 | 第73-7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6.1 结论 | 第75页 |
6.2 展望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附录A 风险识别调查表 | 第83-84页 |
附录B 风险指标对比评分问卷 | 第84-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