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11-20页 |
1.1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 | 第11-14页 |
1.1.1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要求 | 第11-12页 |
1.1.2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分类 | 第12-13页 |
1.1.3 聚对苯乙炔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4-15页 |
1.4 表面修饰技术 | 第15-16页 |
1.5 本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1.6 本论文研究思路 | 第17-20页 |
2 8-羟基喹啉铝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 第20-26页 |
前言 | 第20页 |
2.1 实验原料及设备 | 第20-21页 |
2.1.1 实验原料 | 第20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0-21页 |
2.2 测试方法 | 第21-23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3-25页 |
2.3.1 Alq_3样品红外吸收光谱 | 第23-24页 |
2.3.2 形貌观察 | 第24页 |
2.3.3 Alq_3样品的荧光光谱 | 第24-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3 Alq_3/ZnO纳米晶复合材料的研究 | 第26-42页 |
前言 | 第26页 |
3.1 实验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26-27页 |
3.1.1 主要实验试剂 | 第26-27页 |
3.1.2 试验主要仪器 | 第27页 |
3.2 测试方法 | 第27页 |
3.3 材料的制备 | 第27-30页 |
3.3.1 Alq_3的制备 | 第28页 |
3.3.2 ZnO纳米颗粒的制备 | 第28页 |
3.3.3 ZnO纳米颗粒改性Alq_3的制备 | 第28-30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30-40页 |
3.4.1 红外结构分析 | 第31-32页 |
3.4.2 Alq_3/ZnO的复合材料XRD分析 | 第32-33页 |
3.4.3 Alq_3/ZnO的复合材料表面形貌分析 | 第33页 |
3.4.4 Alq_3/ZnO纳米晶的复合材料发光性能分析 | 第33-40页 |
3.5 小结 | 第40-42页 |
4 Alq_3/ZnO量子点制备与性能研究 | 第42-53页 |
前言 | 第42页 |
4.1 实验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42-43页 |
4.1.1 主要实验试剂 | 第42-43页 |
4.1.2 试验主要仪器 | 第43页 |
4.2 测试方法 | 第43-44页 |
4.3 材料的制备 | 第44-46页 |
4.3.1 Alq_3的制备 | 第44页 |
4.3.2 ZnO量子点的制备 | 第44-45页 |
4.3.3 Alq_3/ZnO量子点的制备 | 第45-46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46-52页 |
4.4.1 红外结构分析 | 第46-47页 |
4.4.2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47-48页 |
4.4.3 紫外-可见光光谱分析 | 第48-49页 |
4.4.4 荧光发射光谱和激发光谱分析 | 第49-51页 |
4.4.5 发光机理分析 | 第51-5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5 Alq_3/TiO_2纳米晶制备与性能研究 | 第53-69页 |
前言 | 第53页 |
5.1 实验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53-54页 |
5.1.1 主要实验试剂 | 第53-54页 |
5.1.2 试验主要仪器 | 第54页 |
5.2 测试方法 | 第54页 |
5.3 材料的制备 | 第54-56页 |
5.3.1 Alq_3的制备 | 第55页 |
5.3.2 Alq_3/TiO_2纳米晶制备 | 第55-56页 |
5.4 结果与讨论 | 第56-68页 |
5.4.1 红外结构分析 | 第56-57页 |
5.4.2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57页 |
5.4.3 Alq_3/TiO_2复合发光材料的扫描图 | 第57-59页 |
5.4.4 Alq_3/TiO_2复合发光材料的XPS图谱 | 第59-62页 |
5.4.5 Alq_3/TiO_2复合发光材料的荧光光谱图 | 第62-64页 |
5.4.6 Alq_3/TiO_2纳米晶复合材料紫外-可见光光谱分析 | 第64-65页 |
5.4.7 Alq_3/TiO_2复合发光材料的荧光衰减图 | 第65-67页 |
5.4.8 Alq_3/TiO_2纳米晶复合发光材料的发光机理 | 第67-68页 |
5.5 小结 | 第68-69页 |
6 器件的制备及EL性能研究 | 第69-75页 |
前言 | 第69页 |
6.1 器件的制备 | 第69-70页 |
6.2 电致发光发光性能分析 | 第70-73页 |
6.3 光致发光色坐标 | 第73-74页 |
6.4 小结 | 第74-75页 |
7 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 第75-77页 |
7.1 本论文的工作总结 | 第75页 |
7.2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75-76页 |
7.3 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6页 |
攻读博士(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