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5页 |
(一) 研究的背景 | 第8-9页 |
(二) 研究的目的 | 第9-10页 |
(三) 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1.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2. 现实意义 | 第10页 |
(四)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3页 |
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1页 |
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2页 |
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2-13页 |
(五) 主要研究方法和创新 | 第13-15页 |
1.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2. 研究的难点和创新 | 第13-15页 |
一、研究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15-21页 |
(一) 相关概念 | 第15-18页 |
1. 电子商务 | 第15-16页 |
2. 政府作用 | 第16页 |
3. 政府发展电子商务的主要作用 | 第16-18页 |
(二) 政府作用的相关理论 | 第18-21页 |
1. 市场失灵理论 | 第18-19页 |
2. 服务型政府理论 | 第19页 |
3. 政府善治理论 | 第19-21页 |
二、温州市发展电子商务的现状与政府作用分析 | 第21-32页 |
(一) 温州市电子商务发展概况 | 第21-23页 |
1. 电子商务应用初具规模 | 第21页 |
2. 温州企业“主动触网”意识活跃 | 第21-23页 |
3. 电子商务差异性较明显 | 第23页 |
4. 行业类型分布相对集中 | 第23页 |
5. 电商应用方式多样化但发展不均 | 第23页 |
(二) 温州市政府发展电子商务的主要举措 | 第23-25页 |
1. 温州政府在规划方面的主要举措 | 第23-24页 |
2. 温州政府在公共服务方面的主要举措 | 第24页 |
3. 温州政府在监督管理方面的主要举措 | 第24-25页 |
4. 温州政府在参与协调方面的主要举措 | 第25页 |
(三) 温州市发展电子商务政府作用的不足之处 | 第25-29页 |
1. 温州政府作用的定位不准确 | 第25页 |
2. 温州政府的规划存在局限性 | 第25-26页 |
3. 温州政府的公共服务不到位 | 第26-27页 |
4. 温州政府的监管存在缺位 | 第27-28页 |
5. 温州政府的政府参与协调能力不足 | 第28-29页 |
(四) 原因分析 | 第29-32页 |
1. 温州市政府的规划高度不够 | 第29页 |
2. 温州市政府的公共服务意识不强 | 第29-30页 |
3. 温州市政府的监管手段落后 | 第30页 |
4. 温州市政府的参与协调机制不健全 | 第30-32页 |
三、国内外政府推动电商发展的先进经验 | 第32-36页 |
(一) 发达国家政府发展电子商务的主要作法 | 第32-34页 |
1. 美国政府的作法 | 第32-33页 |
2. 英国政府的作法 | 第33-34页 |
(二) 国内先进城市政府发展电子商务的主要作法 | 第34-36页 |
1. 杭州政府的作法 | 第34-35页 |
2. 深圳政府的作法 | 第35-36页 |
四、充分发挥温州市发展电子商务政府作用的措施与建议 | 第36-42页 |
(一) 提升政府的规划引领作用 | 第36-37页 |
1. 要强化规划引导作用 | 第36页 |
2. 完善电子商务扶持政策 | 第36-37页 |
3. 推动移动电子商务发展 | 第37页 |
4. 谋划跨境电子商务 | 第37页 |
(二) 优化政府的公共服务作用 | 第37-39页 |
1. 政府要营造良好人才发展环境 | 第37-38页 |
2. 加速构建和完善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环境 | 第38-39页 |
3. 加强温州电子商务发展软环境建设 | 第39页 |
(三) 强化政府的监管作用 | 第39-40页 |
1. 运用大数据对网络商品交易和网络服务进行监管 | 第39页 |
2. 建立线上智能化的巡查系统,对重点领域监管智能化 | 第39-40页 |
3. 引导第三方平台的自我监管,加强事后监管 | 第40页 |
4. 是要积引导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 第40页 |
(四) 健全政府的协调参与机制 | 第40-42页 |
1. 以“互联网思维”重构政府的权责和治理方式 | 第40页 |
2. 打造互联网思维式服务 | 第40-41页 |
3. 实现电子商务与城市的有机融合 | 第41-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注释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