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54页 |
1.1 引言 | 第14页 |
1.2 植物激素简介 | 第14-24页 |
1.2.1 植物激素的生理功能 | 第15-18页 |
1.2.2 植物激素的合成及代谢途径 | 第18-19页 |
1.2.3 植物激素在体内的运输及胞吐简介 | 第19-24页 |
1.3 植物激素的检测方法 | 第24-28页 |
1.3.1 生物鉴定法 | 第24页 |
1.3.2 免疫检测法 | 第24-25页 |
1.3.3 报告基因法 | 第25页 |
1.3.4 化测定法 | 第25-28页 |
1.4 微电极简介 | 第28-37页 |
1.4.1 微电极的定义和特性 | 第28页 |
1.4.2 微电极的分类 | 第28-29页 |
1.4.3 微电极的制作 | 第29页 |
1.4.4 微电极的修饰 | 第29-35页 |
1.4.5 微电极在分析中的应用 | 第35-37页 |
1.5 本论文的立题思想及主要工作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54页 |
第2章 Pt/Nafion修饰碳纤维微电极监测植物细胞壁对活性氧爆发的调控功能 | 第54-74页 |
2.1 引言 | 第54-55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55-60页 |
2.2.1 材料和试剂 | 第55页 |
2.2.2 仪器和装置 | 第55-56页 |
2.2.3 碳纤维修饰电极的制作 | 第56-57页 |
2.2.4 PDMS模板和琼脂糖微孔阵列的制作 | 第57-58页 |
2.2.5 拟南芥的种植 | 第58-59页 |
2.2.6 拟南芥原生质体的提取 | 第59页 |
2.2.7 拟南芥原生质的培养 | 第59页 |
2.2.8 原生质体和植物细胞的染色 | 第59页 |
2.2.9 电化学实时监测细胞H_2O_2释放 | 第59-60页 |
2.2.10 数据获取和统计分析 | 第60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60-70页 |
2.3.1 NPt/Nafion/CFMDE表面形貌表征 | 第60-61页 |
2.3.2 电还原沉积电位的优化 | 第61-62页 |
2.3.3 NPt/Nafion/CFMDE电化学行为表征 | 第62页 |
2.3.4 哥伦比亚型拟南芥原生质体提取条件的优化和纯化 | 第62-63页 |
2.3.5 哥伦比亚型拟南芥原生质体活性鉴定 | 第63-64页 |
2.3.6 拟南芥原生质体细胞壁再生条件的优化 | 第64页 |
2.3.7 液体浅层培养植物细胞壁的再生 | 第64页 |
2.3.8 单个拟南芥原生质体和单个拟南芥植物细胞的固定 | 第64-65页 |
2.3.9 单个拟南芥原生质体氧爆发的实时电化学监测 | 第65-67页 |
2.3.10 DPI(二联苯)抑制质膜NADPH氧化酶H_2O_2的产生 | 第67页 |
2.3.11 实时监测单个植物细胞氧爆发 | 第67-69页 |
2.3.12 细胞壁上的过氧化物酶参与调控活性氧爆发 | 第69-70页 |
2.4 结论 | 第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第3章 纳米线修饰的微电极实时监测单个原生质体生长素胞吐释放 | 第74-94页 |
3.1 引言 | 第74-75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75-79页 |
3.2.1 仪器 | 第75页 |
3.2.2 试剂和溶液 | 第75-76页 |
3.2.3 TiC/C/Pt-QANFAs微米丝的制备 | 第76-77页 |
3.2.4 TiC/C/Pt-QANFAs微电极的制作 | 第77-78页 |
3.2.5 油菜原生质体的提取和处理 | 第78页 |
3.2.6 油菜原生质体的固定 | 第78页 |
3.2.7 酶联免疫法测定细胞中的IAA | 第78页 |
3.2.8 实时电化学监测单个原生质体的IAA释放和信号处理 | 第78-7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79-90页 |
3.3.1 TiC/C/Pt-QANFAs电极丝修饰材料的表征 | 第79页 |
3.3.2 镀铂条件的优化 | 第79-80页 |
3.3.3 TiC/C/Pt-QANFAs电极丝的成分表征 | 第80-82页 |
3.3.4 TiC/C/Pt-QANFAs盘电极制作方法的优化 | 第82-84页 |
3.3.5 TiC/C/Pt-QANFAs微盘电极的电化学表征 | 第84-86页 |
3.3.6 实时监测单个油菜原生质体的释放 | 第86-88页 |
3.3.7 酶联免疫分析确定高钾刺激的信号分子为IAA | 第88页 |
3.3.8 IAA浸泡处理增加释放到胞外的IAA的量 | 第88-89页 |
3.3.9 NPA处理减少释放到胞外的IAA的量 | 第89-90页 |
3.4 结论 | 第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4页 |
第4章 纳米金修饰碳纤维电极测定植物激素水杨酸 | 第94-107页 |
4.1 引言 | 第94-95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95-97页 |
4.2.1 仪器和试剂 | 第95-96页 |
4.2.2 NAu/CFMDE的制作 | 第96页 |
4.2.3 SA电化学表征 | 第96页 |
4.2.4 NAu/CFMDE微电极形貌表征 | 第96-97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97-103页 |
4.3.1 修饰电极条件的优化 | 第97-99页 |
4.3.2 修饰电极的形貌表征 | 第99页 |
4.3.3 NAu/CFMDE电分析性能 | 第99-103页 |
4.4 结论 | 第103页 |
4.5 展望 | 第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7页 |
第5章 纳米铂颗粒/石墨烯复合物修饰碳纤维电极测定植物激素脱落酸 | 第107-120页 |
5.1 前言 | 第107-108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108-110页 |
5.2.1 试剂和仪器 | 第108-109页 |
5.2.2 NPt/rGO/CFMCE的构建 | 第109页 |
5.2.3 电化学测量 | 第109-110页 |
5.2.4 玉兰花叶片中ABA的提取 | 第110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110-116页 |
5.3.1 NPt/rGO/CFMCE条件的优化 | 第110-113页 |
5.3.2 铁氰化钾探针分子在NPt/rGO/CFMCE的电化学行为 | 第113-114页 |
5.3.3 NPt/rGO/CFMCE电极检测ABA还原电位的确定 | 第114-115页 |
5.3.4 NPt/rGO/CFMCE电分析性能 | 第115-116页 |
5.4 结论与展望 | 第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20页 |
附录: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待发表的科研成果 | 第120-121页 |
致谢 | 第121-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