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创新点说明 | 第5-6页 |
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6-21页 |
1.1 研究历史及现状 | 第16-18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1.3 论文安排 | 第19-21页 |
第二章 电离层调制加热及人工激励ELF/VLF波 | 第21-52页 |
2.1 电离层人工调制加热理论与实验 | 第21-28页 |
2.1.1 地球电离层简介 | 第21-23页 |
2.1.2 人工调制加热电离层的基本原理 | 第23-24页 |
2.1.3 人工调制加热电离层实验及代表性结果 | 第24-28页 |
2.2 人工调制加热电离层激励ELF/VLF波的传播模型 | 第28-38页 |
2.2.1 全波解模型 | 第29-33页 |
2.2.1.1 低频辐射源的产生 | 第30页 |
2.2.1.2 低频辐射场的物理模型 | 第30-31页 |
2.2.1.3 在电离层和大气层电磁场的傅里叶变换 | 第31-33页 |
2.2.1.4 海面上场式的准纵近似 | 第33页 |
2.2.2 射线追踪理论 | 第33-38页 |
2.2.2.1 射线追踪方程 | 第34-35页 |
2.2.2.2 地球磁场模型 | 第35-36页 |
2.2.2.3 冷等离子体扩散模型 | 第36-38页 |
2.3 人工激励ELF/VLF波的下行传播 | 第38-46页 |
2.3.1 低频辐射源 | 第39-40页 |
2.3.2 传播衰减与边界反射 | 第40-44页 |
2.3.3 海面上场强度 | 第44-46页 |
2.4 人工激励ELF/VLF波的上行传播 | 第46-50页 |
2.4.1 低纬激发 | 第46-47页 |
2.4.2 中高纬激发 | 第47-50页 |
2.5 小结 | 第50-52页 |
第三章 基于试验粒子模拟的人工激励ELF/VLF波与磁层高能电子的局地共振相互作用 | 第52-86页 |
3.1 磁层波粒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 | 第52-60页 |
3.1.1 地球磁层简介 | 第52-54页 |
3.1.2 带电粒子在地磁场中的运动 | 第54-56页 |
3.1.3 波粒共振基本方程 | 第56-58页 |
3.1.4 准线性波粒相互作用理论 | 第58-60页 |
3.2 试验粒子模型 | 第60-63页 |
3.2.1 全相对论洛伦兹方程及其求解 | 第60-62页 |
3.2.2 投掷角与能量散射系数的量化 | 第62-63页 |
3.3 人工激励ELF/VLF单色波的散射效应 | 第63-71页 |
3.3.1 1000 Hz单色波的赤道局地共振散射 | 第63-67页 |
3.3.2 1 MeV电子的赤道局地共振散射 | 第67-71页 |
3.4 人工激励ELF/VLF多色波的散射效应 | 第71-80页 |
3.4.1 共振电子的投掷角和能量区间 | 第71-73页 |
3.4.2 人工激励ELF/VLF多色波对磁层高能电子的共振散射 | 第73-80页 |
3.5 试验粒子散射系数与准线性散射系数的比较 | 第80-84页 |
3.6 小结 | 第84-86页 |
第四章 基于地球偶极场的人工激励ELF/VLF波与磁层高能电子的共振相互作用 | 第86-122页 |
4.1 基于偶极场的弹跳试验粒子模型 | 第86-88页 |
4.2 平行传播的人工激励ELF/VLF波对磁层高能电子的共振散射 | 第88-110页 |
4.2.1 ELF/VLF单色波的共振散射效应 | 第88-97页 |
4.2.1.1 共振纬度 | 第88-95页 |
4.2.1.2 弹跳平均散射系数 | 第95-97页 |
4.2.2 多波效应 | 第97-104页 |
4.2.2.1 共振岛 | 第97-100页 |
4.2.2.2 一定带宽的多色波(500~2000 Hz)对高能电子的共振散射 | 第100-104页 |
4.2.3 非线性效应 | 第104-110页 |
4.2.3.1 相位隆起和相位捕获 | 第104-105页 |
4.2.3.2 单色波的非线性散射 | 第105-108页 |
4.2.3.3 多色波的非线性散射 | 第108-110页 |
4.3 斜传播的人工激励ELF/VLF波对磁层高能电子的共振散射 | 第110-118页 |
4.3.1 共振谐数与共振纬度 | 第110-112页 |
4.3.2 回旋共振 | 第112-114页 |
4.3.3 朗道共振 | 第114-118页 |
4.4 试验粒子散射系数与准线性散射系数的比较 | 第118-120页 |
4.5 小结 | 第120-122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22-126页 |
5.1 总结 | 第122-124页 |
5.2 展望 | 第124-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33页 |
博士期间(2009 .09~2014.04)学术论文完成情况 | 第133-134页 |
致谢 | 第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