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产品生命周期的判别研究--以短信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前言 | 第7-9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7-8页 |
1.2 研究方法及结构 | 第8-9页 |
1.2.1 研究方法 | 第8页 |
1.2.2 论文结构 | 第8-9页 |
2. 产品生命周期的相关概念及理论 | 第9-24页 |
2.1 电信产品的定义 | 第9-10页 |
2.2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 第10-24页 |
2.2.1 产品生命周期的概念 | 第10-11页 |
2.2.2 产品生命周期曲线特征 | 第11-12页 |
2.2.3 产品生命周期阶段特点 | 第12-13页 |
2.2.4 产品生命周期的判别 | 第13-18页 |
2.2.5 产品生命周期研究理论的发展 | 第18-24页 |
3. 电信产品生命周期判别指标的确定 | 第24-28页 |
3.1 电信产品生命周期判别的前提和依据 | 第25-26页 |
3.1.1 连续渐变的环境 | 第25页 |
3.1.2 行业与宏观环境的影响 | 第25页 |
3.1.3 生命周期阶段的相对性 | 第25-26页 |
3.2 电信产品生命周期判别指标的选取 | 第26-27页 |
3.2.1 传统产品生命周期阶段指标 | 第26页 |
3.2.2 宏观经济环境指标 | 第26-27页 |
3.2.3 相关行业环境指标 | 第27页 |
3.3 电信产品生命周期阶段的重新描述 | 第27-28页 |
4. 电信产品生命周期判别模型的建立 | 第28-46页 |
4.1 龚伯兹曲线法 | 第28-32页 |
4.1.1 模型的适用性 | 第28-29页 |
4.1.2 模型的计算 | 第29-31页 |
4.1.3 模型的检验 | 第31-32页 |
4.2 模糊数学法 | 第32-46页 |
4.2.1 建立判别模型的思路 | 第32页 |
4.2.2 隶属函数的确定方法 | 第32-33页 |
4.2.3 隶属函数建立的依据 | 第33-36页 |
4.2.4 建立隶属函数 | 第36-42页 |
4.2.5 计算隶属度 | 第42-46页 |
5. 结论 | 第46-48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46-47页 |
5.2 研究的局限性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