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设备论文

用于废水处理的电催化膜反应器的设计与研究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引言第8-9页
1 文献综述第9-20页
    1.1 水污染问题及其处理技术第9-11页
        1.1.1 中国水污染问题第9-10页
        1.1.2 常用的污水处理技术第10-11页
    1.2 炭膜微滤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第11-13页
        1.2.1 微滤原理简介第11-13页
        1.2.2 微滤膜的制备及应用第13页
    1.3 电催化氧化技术第13-17页
        1.3.1 电催化氧化原理简介第13-14页
        1.3.2 电催化电极第14-15页
        1.3.3 电催化氧化设备第15-17页
    1.4 炭膜电催化耦合技术第17-19页
    1.5 论文选题目的及研究内容第19-20页
        1.5.1 选题目的第19页
        1.5.2 研究内容第19-20页
2 电催化膜反应器的设计与水力特性计算第20-36页
    2.1 中空板式炭膜及其反应器设计第20-24页
        2.1.1 中空板式炭膜材料与成型工艺简介第20-21页
        2.1.2 炭膜的性能参数第21-23页
        2.1.3 电催化中空板式炭膜反应器的设计第23-24页
    2.2 中空板式炭膜反应器的水力特性第24-29页
        2.2.1 水力特性测试方法第24-25页
        2.2.2 水力特性计算第25-29页
    2.3 炭膜的流场分析第29-35页
        2.3.1 多孔介质炭膜的模型建立第29-31页
        2.3.2 多孔介质Darcy层流定律第31-32页
        2.3.3 多孔炭膜内部流场分析第32-35页
    2.4 本章小结第35-36页
3 电催化炭膜反应器处理含酚废水性能研究第36-55页
    3.1 实验仪器与实验方法第36-40页
        3.1.1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36-37页
        3.1.2 实验准备与内容第37-38页
        3.1.3 分析方法第38-40页
    3.2 电催化炭膜反应器降解效率影响因素分析第40-48页
        3.2.1 水力停留时间(HRT)对反应效果的影响第40-43页
        3.2.2 外加电压对反应效果的影响第43-44页
        3.2.3 反应物浓度对反应效果的影响第44-45页
        3.2.4 pH值对反应效果的影响第45页
        3.2.5 电极间距对反应效果的影响第45-46页
        3.2.6 苯酚废水的COD去除效果与反应能耗第46-48页
    3.3 电催化炭膜反应器的反应性能实验第48-52页
        3.3.1 电催化炭膜长时间水处理性能曲线第48-51页
        3.3.2 电催化炭膜性能恢复实验第51-52页
    3.4 中空板式炭膜的吸附性能试验第52-54页
        3.4.1 中空板式炭膜的吸附曲线第52-53页
        3.4.2 中空板式炭膜的平衡吸附量第53-54页
    3.5 本章小结第54-55页
4 污染物反应与吸附的数学模型第55-75页
    4.1 反应速率常数计算第55-57页
        4.1.1 反应级数第55页
        4.1.2 反应速率常数第55-57页
    4.2 中空板式炭膜的吸附特性第57-59页
        4.2.1 吸附率与吸附量计算第57-59页
    4.3 吸附平衡方程第59-64页
        4.3.1 Langmuir吸附等温式第59-61页
        4.3.2 Freundlich等温式模型第61页
        4.3.3 Redlich-Peterson(R-P)模型第61-62页
        4.3.4 误差分析第62-64页
        4.3.5 吸附常数第64页
    4.4 吸附动力学方程第64-70页
        4.4.1 准一级动力学方程(pseudo-first-order)第65-66页
        4.4.2 准二级动力学方程(pseudo-second-order)第66-68页
        4.4.3 Weber-Morris模型(粒子内部扩散模型)第68-69页
        4.4.4 误差分析第69-70页
    4.5 穿透曲线方程第70-74页
        4.5.1 穿透过程第70页
        4.5.2“吸附-电催化”穿透曲线模型第70-74页
    4.6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结论第75-76页
参考 文献第76-79页
致谢第79-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燃煤电厂烟气余热梯级利用降低碳捕集成本
下一篇:微孔曝气多相流动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