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中国国内贸易经济论文--商品流通论文--电子贸易、网上贸易论文

柳州银行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研究--以“龙行e融”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导论第9-16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的背景第9页
        1.1.2 研究的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0-13页
        1.2.1 国外文献综述第10-11页
        1.2.2 国内文献综述第11-13页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3-15页
        1.3.1 研究的内容第13-14页
        1.3.2 研究的方法第14-15页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和创新之处第15-16页
        1.4.1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15页
        1.4.2 研究的创新之处第15-16页
第二章 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理论基础第16-20页
    2.1 互联网金融内涵及特点第16-17页
        2.1.1 互联网金融内涵第16页
        2.1.2 互联网金融的特点第16-17页
    2.2 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理论第17-18页
        2.2.1 集聚效应第17-18页
        2.2.2 金融创新第18页
        2.2.3 长尾理论第18页
        2.2.4 金融脱媒第18页
    2.3 相关理论对本文研究的指导和意义第18-20页
第三章 柳州银行互联网金融产品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20-30页
    3.1 柳州银行简介第20-26页
        3.1.1 柳州银行发展历程及组织架构第20-21页
        3.1.2 柳州银行主要产品及主要经营领域第21-22页
        3.1.3 柳州银行主要业务发展现状第22-26页
    3.2 柳州银行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第26-28页
        3.2.1 柳州银行主要产品种类及主要客户类型第26-28页
        3.2.2 柳州银行互联网金融现行发展策略及取得的成效第28页
    3.3 柳州银行互联网金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8-30页
第四章 柳州银行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的环境第30-40页
    4.1 宏观环境第30-34页
        4.1.1 政策环境第30-32页
        4.1.2 经济环境第32-33页
        4.1.3 社会环境第33页
        4.1.4 技术环境第33-34页
    4.2 客户需求及竞争环境分析第34-35页
        4.2.1 客户需求分析第34页
        4.2.2 行业竞争环境分析第34-35页
    4.3 内部条件分析第35-37页
        4.3.1 技术分析第35-36页
        4.3.2 人才分析第36-37页
    4.4 SWOT分析第37-40页
        4.4.1 优势与劣势分析第37-38页
        4.4.2 机遇与挑战分析第38页
        4.4.3 SWOT分析的结论第38-40页
第五章 柳州银行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的策略第40-46页
    5.1 柳州银行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的目标及方向第40-42页
        5.1.1 柳州银行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的目标第40-41页
        5.1.2 柳州银行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的方向第41-42页
    5.2 柳州银行互联网金融创新保障措施第42-44页
        5.2.1 优化组织结构第42页
        5.2.2 完善相关制度第42-43页
        5.2.3 整合人力资源第43页
        5.2.4 加强平台建设第43-44页
    5.3 柳州银行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的技术风险防范第44-46页
第六章 案例:柳州银行龙行e融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第46-52页
    6.1 龙行e融创新准备工作第46-47页
        6.1.1 龙行e融创新背景第46页
        6.1.2 龙行e融前期调研第46-47页
    6.2 龙行e融产品设计第47-48页
        6.2.1 产品定位:融资项目见证机构第47页
        6.2.2 风控管理:发挥柳州银行风控优势第47页
        6.2.3 资金流向控制:实名登记,不作资金池第47页
        6.2.4 资金流管理模式:择优选择,不断优化第47-48页
    6.3 龙行e融运营管理第48-51页
        6.3.1 龙行e融业务操作第48-49页
        6.3.2 龙行e融风险防控第49-50页
        6.3.3 龙行e融市场推广第50-51页
    6.4 龙行e融运营效果第51-52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52-54页
    7.1 结论第52-53页
    7.2 展望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Logistic回归的P2P平台财务危机预警研究
下一篇:饭店行业服务质量悖论的成因及其化解--以湖南华天酒店集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