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33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4-15页 |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4页 |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1.2 污泥的处理处置与资源化 | 第15-16页 |
1.2.1 污泥处理处置现状 | 第15页 |
1.2.2 污泥资源化开发 | 第15-16页 |
1.3 污泥厌氧消化 | 第16-26页 |
1.3.1 污泥厌氧消化原理 | 第16-18页 |
1.3.2 污泥厌氧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 | 第18-19页 |
1.3.3 污泥厌氧发酵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 第19-23页 |
1.3.4 提高污泥水解速率的方法 | 第23-26页 |
1.4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功能与应用 | 第26-30页 |
1.4.1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定义与分类 | 第26-28页 |
1.4.2 生物表面活性剂优势 | 第28页 |
1.4.3 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环境领域的应用 | 第28-30页 |
1.5 表面活性剂在污泥处理的研究进展 | 第30-32页 |
1.5.1 表面活性剂对污泥沉降及脱水性能的影响 | 第30-31页 |
1.5.2 表面活性剂对污泥发酵产酸的影响 | 第31-32页 |
1.5.3 表面活性剂对污泥絮体的影响 | 第32页 |
1.6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32-33页 |
第2章 鼠李糖脂对污泥水解酸化的影响 | 第33-46页 |
2.1 前言 | 第33页 |
2.2 主要试验仪器与设备 | 第33-34页 |
2.2.1 实验装置 | 第33-34页 |
2.2.2 主要仪器 | 第34页 |
2.3 材料与方法 | 第34-37页 |
2.3.2 试验设计 | 第35页 |
2.3.3 测定分析方法 | 第35-37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37-44页 |
2.4.1 鼠李糖脂对 SCOD 的影响 | 第37-38页 |
2.4.2 鼠李糖脂对蛋白质和还原糖溶解的影响 | 第38-40页 |
2.4.3 鼠李糖脂对氨氮和正磷酸盐释放量的影响 | 第40-42页 |
2.4.4 鼠李糖脂对短链脂肪酸积累的影响 | 第42-43页 |
2.4.5 鼠李糖脂对短链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 第43-44页 |
2.5 小结 | 第44-46页 |
第3章 在不同 pH 下鼠李糖脂对污泥水解酸化的影响 | 第46-55页 |
3.1 前言 | 第46页 |
3.2 实验装置和主要仪器 | 第46页 |
3.3 材料与方法 | 第46-47页 |
3.3.1 实验材料 | 第46页 |
3.3.2 实验设计 | 第46页 |
3.3.3 测定分析方法 | 第46-47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47-54页 |
3.4.1 在不同 pH 条件下鼠李糖脂对污泥水解液中 SCOD 的影响 | 第47-48页 |
3.4.2 对污泥水解液中蛋白质和还原糖浓度的影响 | 第48-50页 |
3.4.3 污泥水解液中 NH_4~+-N 和 PO_4~(3-)-P 浓度的影响 | 第50-51页 |
3.4.4 在不同 pH 条件下鼠李糖脂对剩余污泥酸化的影响 | 第51-54页 |
3.6 小结 | 第54-55页 |
第4章 鼠李糖脂和 pH 对污泥水解影响的机理 | 第55-61页 |
4.1 前言 | 第55页 |
4.2 实验装置和主要仪器 | 第55-56页 |
4.2.1 实验装置 | 第55-56页 |
4.2.2 主要仪器 | 第56页 |
4.3 材料与方法 | 第56-57页 |
4.3.1 试验材料 | 第56页 |
4.3.2 试验设计 | 第56-57页 |
4.3.3 测定方法 | 第57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57-60页 |
4.4.1 鼠李糖脂促进污泥水解的机理 | 第57-59页 |
4.4.2 pH 对污泥水解影响的机理 | 第59-60页 |
4.5 小结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