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一、绪论 | 第9-23页 |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2、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相关概念界定 | 第11-14页 |
1、中国近代教会大学 | 第11-12页 |
2、人文 | 第12-13页 |
3、人文教育 | 第13-14页 |
(三)相关文献综述 | 第14-20页 |
1、国内外关于中国近代教会大学的研究 | 第14-17页 |
2、国内外关于人文教育的研究 | 第17-20页 |
(四)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研究思路 | 第20-21页 |
2、研究内容 | 第21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二、中国近代教会大学人文教育的表现形式 | 第23-38页 |
(一)校园文化氛围中体现出人文教育强调的服务奉献精神 | 第23-27页 |
1、校风学风与办学理念 | 第23-24页 |
2、师生关系与生生关系 | 第24-27页 |
(二)课程设置中体现出人文教育理论与人文实践能力的相得益彰 | 第27-30页 |
1、课程目标设置的理念 | 第27-28页 |
2、课程内容设置的理念 | 第28-29页 |
3、教学过程的理念 | 第29-30页 |
(三)课外活动中反映出人文教育主张的文化与社会紧密结合的理念 | 第30-34页 |
1、课外学术活动 | 第31-32页 |
2、课外文体活动 | 第32-33页 |
3、课外社会服务性活动 | 第33-34页 |
(四)管理体制上彰显出道德自律与团结友爱的人文特色 | 第34-38页 |
1、教师管理 | 第35-36页 |
2、学生管理 | 第36-38页 |
三、中国近代教会大学人文教育的贡献与局限性 | 第38-43页 |
(一)中国近代教会大学人文教育的贡献 | 第38-41页 |
1、对培养具备人文素质的高质量人才起到一定的作用 | 第38-39页 |
2、促进人文教育自身的发展 | 第39-40页 |
3、提高学生社会道德意识水平,优化社会风气 | 第40-41页 |
(二)中国近代教会大学人文教育的局限性 | 第41-43页 |
1、宗教色彩浓厚 | 第41页 |
2、人文教育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 第41页 |
3、对人文教育的认识理解不够深入 | 第41-43页 |
四、我国高校现阶段人文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43-47页 |
(一)学生的社会责任观念与行为有所缺失 | 第43页 |
(二)学校对于专业教育的侧重使人文教育略显失衡 | 第43-44页 |
(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多元衔接趋势缓慢,教育出现单一化倾向 | 第44-45页 |
(四)人文教育概念形式化,将人文教育等同于人文知识的学习 | 第45页 |
(五)教育者学术示范的影响大于人文示范的影响 | 第45-46页 |
(六)教育主体缺少对人文素质的关注 | 第46-47页 |
五、中国近代教会大学人文教育对我国高校人文教育发展的启示 | 第47-52页 |
(一)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丰富多彩的富有人文教育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 | 第47页 |
(二)贯穿公共精神于专业教育的方方面面,避免一极化倾向 | 第47-48页 |
(三)融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依据国情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 第48-49页 |
(四)营造高校人文氛围,包含人文知识、人文制度及人文行为 | 第49-50页 |
(五)提高教育者的人文素养,健全教育者的人文品质 | 第50页 |
(六)加强学生人文素质的自主教育意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批判意识和人文关怀精神 | 第50-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