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6-10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6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6-8页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8-10页 |
一、中学与西学 | 第10-16页 |
(一)“关学”熏陶 | 第10-12页 |
(二)推崇儒学 | 第12-14页 |
(三)西学浸染 | 第14-16页 |
二、接受新人文主义 | 第16-25页 |
(一)留学经历 | 第16-19页 |
(二)白璧德的思想 | 第19-21页 |
(三)师从白璧德 | 第21-25页 |
三、欧战后的世界 | 第25-36页 |
(一)对欧战的反思 | 第25-29页 |
(二)美国社会的冲击 | 第29-32页 |
(三)吴宓眼中的留学生 | 第32-36页 |
四、思想同调 | 第36-46页 |
(一)吴宓与梅光迪 | 第36-39页 |
(二)吴宓与陈寅恪 | 第39-44页 |
(三)吴宓与汤用彤等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