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9-19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四、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一)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第一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9-26页 |
第一节 新型农村资金互助组织概述 | 第19-22页 |
一、新型农村资金互助组织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二、新型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的性质及特征 | 第20-22页 |
第二节 新型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 第22-25页 |
一、制度变迁理论 | 第22页 |
二、交易费用理论 | 第22-23页 |
三、金融抑制及金融深化理论 | 第23页 |
四、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3-24页 |
五、博弈论 | 第24-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二章 发展新型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 第26-38页 |
第一节 发展新型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的必要性 | 第26-36页 |
一、当前农村金融供求失衡 | 第26-34页 |
二、有利于构建农村金融体系的多元化 | 第34-35页 |
三、满足了农村金融的多样化需求 | 第35页 |
四、弥补了农村正规金融供给的缺乏 | 第35-36页 |
第二节 发展新型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的可行性 | 第36-37页 |
一、新型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具有成本优势 | 第36-37页 |
二、新型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具有信息优势 | 第37页 |
三、新型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具有担保优势 | 第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 第38-51页 |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发展历史 | 第38-39页 |
一、民国时期合作思想的萌芽 | 第38页 |
二、合作金融组织逐步建立和发展 | 第38-39页 |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至2007年前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发展历史 | 第39-42页 |
一、试办与初步发展阶段 | 第39-40页 |
二、曲折发展阶段 | 第40页 |
三、探索发展阶段 | 第40-41页 |
四、规范与深化发展阶段 | 第41-42页 |
第三节 新型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 第42-50页 |
一、新型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的发展历史 | 第42-43页 |
二、新型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发展现状 | 第43-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新型农村资金互助组织主体间的博弈分析 | 第51-60页 |
第一节 监管机构与新型农村资金互助组织间的博弈分析 | 第51-54页 |
一、模型的基本假设 | 第51页 |
二、博弈分析 | 第51-54页 |
第二节 新型农村资金互助组织与农户间的博弈分析 | 第54-56页 |
一、模型的基本假设 | 第54页 |
二、博弈分析 | 第54-56页 |
第三节 组织内部“信用大户”与“普通农户”间的博弈分析 | 第56-58页 |
一、模型的基本假设 | 第56-57页 |
二、博弈分析 | 第57-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五章 基于博弈分析新型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存在的问题 | 第60-68页 |
第一节 监管限制与新型农村资金互助组织规模化发展之间存在矛盾 | 第60-63页 |
一、监管机构存在监管限制 | 第60-62页 |
二、新型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存在规模化发展的需求 | 第62-63页 |
第二节 新型农村资金互助组织金融服务供给和农户金融需求之间不匹配 | 第63-65页 |
一、新型农村资金互助组织金融供给的创新不足 | 第63-64页 |
二、农户金融需求发生新变化 | 第64-65页 |
第三节 新型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内“信用大户”与“普通农户”地位不对称 | 第65-67页 |
一、“信用大户”优势突出 | 第65-66页 |
二、“普通农户”弱势明显 | 第66-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六章 国外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68-79页 |
第一节 国外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发展分析 | 第68-76页 |
一、国外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发展模式分析 | 第68-72页 |
二、国外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监管体系分析 | 第72-74页 |
三、国外农村合作金融组织风险防范机制分析 | 第74-76页 |
第二节 国外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 第76-78页 |
一、国外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发展的相似特征 | 第76-77页 |
二、国外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 第77-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七章 促进新型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79-88页 |
第一节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 第79-82页 |
一、出台专门的合作金融法律 | 第79-80页 |
二、构建分级监管体制 | 第80页 |
三、设立专项担保基金,推进保险体系建设 | 第80-81页 |
四、减免税收,加强财政支持力度 | 第81-82页 |
第二节 健全内部运行机制 | 第82-84页 |
一、明确内部职责和相互制衡关系 | 第82页 |
二、规范互助资金贷款办理程序 | 第82-83页 |
三、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 第83-84页 |
第三节 提高金融创新 | 第84-86页 |
一、加强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 | 第84-85页 |
二、发展模式创新 | 第85-86页 |
本章小结 | 第86-88页 |
结论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