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各国对外贸易论文--中国对外贸易论文--与各国贸易关系论文

中国—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

摘要第1-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5页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3-15页
  一、选题背景第13-14页
  二、选题意义第14-15页
 第二节 文献述评第15-20页
  一、国外研究述评第15-17页
  二、国内研究述评第17-19页
  三、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研究第19-20页
 第三节 本文研究方法及结构安排第20-24页
  一、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第20-23页
  二、结构安排第23-24页
 第四节 本文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第24-25页
  一、创新之处第24页
  二、不足之处第24-25页
第二章 产业内贸易的概念和相关理论第25-35页
 第一节 产业内贸易的概念及分类第25-27页
  一、产业内贸易的概念第25页
  二、产业内贸易的分类第25-27页
 第二节 产业内贸易的代表性相关理论第27-31页
  一、规模经济效益论第27-28页
  二、林德的代表需求论第28页
  三、比较优势理论第28-29页
  四、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第29-30页
  五、产业内贸易理论简评及其研究脉络第30-31页
 第三节 产业内贸易总体利益模型分析第31-33页
  一、单一变体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剩余第31-32页
  二、产业内贸易利益模型第32-33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33-35页
第三章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现状及实证分析第35-54页
 第一节 中国与东盟各国农业资源及农业发展概况第35-39页
  一、东盟各国农业资源及农业发展概况第35-38页
  二、中国农业资源及农业发展概况第38-39页
 第二节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总体特征第39-45页
  一、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占中国与世界农产品贸易比重第39页
  二、中国-东盟农产品进出口概况第39-41页
  三、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持续逆差的客观表现第41-42页
  四、中国-东盟农产品进出口结构第42-45页
 第三节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计量与分析第45-53页
  一、中国与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的G-L 指数测量第45-48页
  二、布吕哈特(Brue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第48-53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四章 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农产品的适用性实证分析第54-65页
 第一节 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第54-59页
  一、国家特征因素第54-56页
  二、产业特征因素第56-59页
 第二节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第59-64页
  一、实证模型的建立第59-61页
  二、实证结果分析第61-64页
 第三节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五章 加快发展中国-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建议措施第65-70页
 第一节 企业本身需采取的措施第65-67页
  一、开发差异农产品,打造品牌第65-66页
  二、以技术创新为基础,进行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其附加值第66页
  三、调整优化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第66-67页
 第二节 产业本身需采取的措施第67-68页
  一、扩大农产品的生产规模,利用规模经济,增加收益第67-68页
  二、加强双方农业技术交流与合作第68页
 第三节 政府应采取的政策措施第68-70页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便于农产品贸易发展第68-69页
  二、积极拓展国内外需求第69页
  三、完善农产品公平竞争环境第69-70页
结论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75页
附录第75-78页
致谢第78-7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及获奖情况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相关性--基于内生性视角研究
下一篇:经济增长源泉分析--基于多水平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