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5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 1.2 研究现状和研究进展 | 第9-14页 |
| 1.2.1 淮河流域夏季降水变化特征及预测 | 第9-12页 |
| 1.2.2 大气环流模式IAP AGCM发展及其应用 | 第12页 |
| 1.2.3 模式预测误差订正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 1.3 本文的工作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模式、资料和方法 | 第15-25页 |
| 2.1 引言 | 第15页 |
| 2.2 观测资料介绍 | 第15-16页 |
| 2.3 方法 | 第16-25页 |
| 2.3.1 预测评估方法 | 第16-19页 |
| 2.3.2 贝叶斯合并订正方法 | 第19-25页 |
| 第三章 IAPAGCM4.1对淮河流域夏季降水的预报技巧评估 | 第25-47页 |
| 3.1 引言 | 第25页 |
| 3.2 淮河流域格点降水预报技巧分析 | 第25-40页 |
| 3.2.1 确定性预报评估 | 第25-37页 |
| 3.2.2 概率性预报评估 | 第37-40页 |
| 3.3 不同子流域降水预报技巧评估 | 第40-44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7页 |
| 第四章 贝叶斯合并方法对淮河流域降水预报的订正研究 | 第47-65页 |
| 4.1 引言 | 第47页 |
| 4.2 结合台站面雨量的贝叶斯合并订正 | 第47-58页 |
| 4.2.1 贝叶斯合并方法应用个例——王家坝子流域 | 第47-54页 |
| 4.2.2 不同子流域面雨量订正结果评估 | 第54-58页 |
| 4.3 结合格点降水的淮河流域降水订正评估 | 第58-64页 |
| 4.3.1 线性拟合结果 | 第58-59页 |
| 4.3.2 流域格点降水订正结果评估 | 第59-64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5-69页 |
| 5.1 全文总结 | 第65-66页 |
| 5.2 不足与展望 | 第66-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5页 |
| 致谢 | 第75-77页 |
| 作者简介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