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电子计算机在公路运输和公路工程中的应用论文

车联网容迟路由算法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3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10页
    1.2 研究概述第10页
    1.3 本文主要工作第10-11页
    1.4 论文章节结构第11-13页
第二章 车联网相关技术及研究现状第13-27页
    2.1 车联网简介第13-15页
        2.1.1 车联网架构第13-14页
        2.1.2 车联网应用第14页
        2.1.3 车联网特点及挑战第14-15页
    2.2 车联网路由协议分类第15-25页
        2.2.1 广播协议第17页
        2.2.2 多播协议第17-18页
        2.2.3 单播协议第18-25页
            2.2.3.1 基于拓扑的协议第18-20页
            2.2.3.2 基于地理位置的协议第20-25页
                2.2.3.2.1 Non-DTN协议第21-23页
                2.2.3.2.2 DTN协议第23-24页
                2.2.3.2.3 混合协议第24-25页
    2.3 本章小结第25-27页
第三章 车联网网络模型与连接性度量确定第27-33页
    3.1 应用场景第27页
    3.2 问题描述第27-29页
        3.2.1 网络分割问题第27-28页
        3.2.2 现有DTN协议问题第28-29页
    3.3 网络模型第29-30页
        3.3.1 前提假设第29页
        3.3.2 系统模型第29-30页
    3.4 连接性度量第30-32页
        3.4.1 节点度基本概念第30-31页
        3.4.2 两跳筛选节点度及网络连接性判断:第31-32页
    3.5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四章 车联网容迟路由算法设计第33-45页
    4.1 三相交通流简述第33-34页
    4.2 协议相关参数设计第34-36页
        4.2.1 参数定义第34页
        4.2.2 流状态区分度(Flow State Differentiation)第34-35页
        4.2.3 数据包包头格式设计第35-36页
    4.3 两跳邻居表和beacon设计第36页
    4.4 连通模式下的算法设计第36-39页
        4.4.1 判断因素第37-39页
        4.4.2 综合度量第39页
        4.4.3 连通模式下的算法伪代码:第39页
    4.5 DTN模式下的算法设计第39-42页
        4.5.1 判断因素第40-42页
        4.5.2 综合度量第42页
        4.5.3 DTN模式下的算法伪代码:第42页
    4.6 整体算法转发过程第42-44页
    4.7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五章 仿真和算法性能分析第45-55页
    5.1 仿真环境第45-48页
        5.1.1 交通仿真软件第45-46页
        5.1.2 网络仿真软件第46页
        5.1.3 仿真场景建立第46-47页
        5.1.4 仿真参数设置第47-48页
    5.2 仿真结果及分析第48-54页
        5.2.1 性能指标与对比协议第48-49页
        5.2.2 结果分析第49-54页
    5.3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55-57页
    6.1 全文总结第55页
    6.2 未来展望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IMS的车联网业务系统架构研究
下一篇:车联网中高性能高并发位置信息管理软件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