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M&EPB双模式盾构复合地层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项目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9页 |
1.2.1 隧道下穿机场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复合地层盾构施工技术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3 复合盾构机的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3 工程概况 | 第19-20页 |
1.4 研究目标及内容 | 第20-21页 |
1.4.1 项目研究的目标 | 第20页 |
1.4.2 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0-21页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第2章 双模式盾构在复合地层中施工技术 | 第22-44页 |
2.1 盾构机的选型 | 第22-25页 |
2.1.1 盾构机选型的原则和方法 | 第22-23页 |
2.1.2 已选盾构机主要参数 | 第23-24页 |
2.1.3 盾构机设计特点 | 第24-25页 |
2.2 刀具磨损特征及换刀技术研究 | 第25-30页 |
2.2.1 刀盘设计与刀具配置 | 第25-28页 |
2.2.2 刀具磨损规律 | 第28-29页 |
2.2.3 换刀方法与换刀工艺 | 第29-30页 |
2.3 碴土分析与改良技术 | 第30-31页 |
2.4 盾构掘进控制参数研究 | 第31-32页 |
2.5 地表沉降分析 | 第32-43页 |
2.5.1 地表沉降特点 | 第32-33页 |
2.5.2 影响地表沉降的因素 | 第33-34页 |
2.5.3 地表沉降的三维数值模拟分析 | 第34-41页 |
2.5.4 现场监控量测分析 | 第41-4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3章 TBM&EPB掘进模式转换技术 | 第44-58页 |
3.1 选取掘进模式 | 第44-47页 |
3.1.1 TBM与EPB模式 | 第44-45页 |
3.1.2 TBM&EPB最佳转换位置 | 第45-46页 |
3.1.3 工程项目掘进模式选取 | 第46-47页 |
3.2 模式转换方式 | 第47-55页 |
3.2.1 拆除盾构后方皮带机 | 第47页 |
3.2.2 清理后方工作平台 | 第47-48页 |
3.2.3 拆除机内皮带机 | 第48页 |
3.2.4 导土滑槽移除 | 第48-49页 |
3.2.5 土仓内刮板移除 | 第49页 |
3.2.6 搅拌棒焊接、刀具更换 | 第49-50页 |
3.2.7 安装中心回转接头 | 第50-51页 |
3.2.8 舱内安装蔽塞解除搅拌棒 | 第51页 |
3.2.9 安装螺旋输送机 | 第51-54页 |
3.2.10 平台恢复 | 第54-55页 |
3.2.11 后方皮带机复位 | 第55页 |
3.2.12 管路电路恢复 | 第55页 |
3.2.13 调试 | 第5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5-58页 |
第4章 盾构在复合地层中穿越机场停机坪和滑行道 | 第58-79页 |
4.1 盾构穿越机场不停航施工研究 | 第58-66页 |
4.1.1 盾构施工流程 | 第58页 |
4.1.2 盾构穿越前试验 | 第58-59页 |
4.1.3 穿越机场阶段 | 第59-65页 |
4.1.4 进洞段施工 | 第65-66页 |
4.2 不停航施工的技术保证措施 | 第66-67页 |
4.2.1 不停航施工前期准备 | 第66页 |
4.2.2 技术保证措施 | 第66-67页 |
4.3 地表沉降的数值模拟分析 | 第67-74页 |
4.3.1 计算说明 | 第67-69页 |
4.3.2 盾构开挖过程模拟 | 第69-70页 |
4.3.3 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 第70-74页 |
4.4 现场监测 | 第74-78页 |
4.4.1 监测方案 | 第74-76页 |
4.4.2 量测结果 | 第76-7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86-87页 |
个人简历 | 第8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