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β42自聚集的影响因素
| 摘要 | 第7-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6页 |
| 1.1 Aβ_(42)蛋白简介 | 第12页 |
| 1.2 Aβ_(42)自聚集的影响因素 | 第12-15页 |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模型设计和计算方法 | 第16-22页 |
| 2.1 种子及盐离子影响聚集实验系统的建立 | 第16-18页 |
| 2.1.1 Martini模型的建立 | 第16-17页 |
| 2.1.2 实验体系的建立 | 第17-18页 |
| 2.1.3 模拟方法 | 第18页 |
| 2.2 HIS互变异构影响聚集实验体系的建立 | 第18-19页 |
| 2.2.1 实验体系的建立 | 第18-19页 |
| 2.2.2 模拟方法 | 第19页 |
| 2.3 金属离子和药物影响聚集实验系统的建立 | 第19-22页 |
| 2.3.1 实验体系的建立 | 第19-20页 |
| 2.3.2 模拟方法 | 第20-22页 |
| 第三章 自聚集影响因素之盐离子浓度 | 第22-34页 |
| 3.1 自聚集过程的阶段和速率 | 第22-24页 |
| 3.1.1 自聚集过程的阶段划分 | 第22-23页 |
| 3.1.2 自聚集的各阶段速率 | 第23-24页 |
| 3.2 盐离子分布 | 第24-30页 |
| 3.2.1 盐离子分布模型 | 第24-27页 |
| 3.2.2 完成聚集前后盐离子分布变化 | 第27-30页 |
| 3.3 最利于聚集的盐离子浓度 | 第30-31页 |
| 3.4 Cutoff值的选择 | 第31页 |
| 3.5 完整聚集体的二级结构 | 第31-34页 |
| 第四章 自聚集影响因素之种子的存在 | 第34-48页 |
| 4.1 单中心聚集和多中心聚集 | 第34-41页 |
| 4.2 各物种聚集过程中的分布 | 第41-43页 |
| 4.3 重组阶段的结构演化 | 第43-48页 |
| 第五章 自聚集影响因素之HIS互变异构 | 第48-54页 |
| 5.1 HIS互变异构对单体的影响 | 第48-49页 |
| 5.2 HIS互变异构对五聚体自聚集的影响 | 第49-54页 |
| 第六章 自聚集影响因素之铜离子和药物 | 第54-58页 |
| 6.1 铜离子对蛋白单体构型的影响 | 第54-55页 |
| 6.2 药物对蛋白单体构型的影响 | 第55-58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70页 |
| 致谢 | 第70-72页 |
| 附录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