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饮用水源保护法律问题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2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9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第二章 黔东南州饮用水源概述 | 第12-18页 |
一、黔东南州饮用水源现状 | 第12-15页 |
(一)黔东南州饮用水源分布情况 | 第12-13页 |
(二)黔东南州饮用水源水质状况 | 第13-15页 |
二、黔东南州饮用水源受污染原因 | 第15-18页 |
(一)工业污染 | 第15-16页 |
(二)农业污染 | 第16-17页 |
(三)旅游业污染 | 第17-18页 |
(四)水质自身不安全 | 第18页 |
第三章 黔东南州饮用水源法律保护的现状及不足 | 第18-35页 |
一、立法方面 | 第18-26页 |
(一)立法现状 | 第19-23页 |
(二)立法上存在的不足 | 第23-26页 |
二、司法方面 | 第26-29页 |
(一)司法现状 | 第26-27页 |
(二)司法上存在的不足 | 第27-29页 |
三、执法方面 | 第29-32页 |
(一)执法现状 | 第29-30页 |
(二)执法上存在的不足 | 第30-32页 |
四、守法方面 | 第32-35页 |
(一)守法现状 | 第32-33页 |
(二)守法上存在的不足 | 第33-35页 |
第四章 黔东南州饮用水源保护的法律对策 | 第35-51页 |
一、立法保障 | 第35-40页 |
(一)完善黔东南州饮用水源保护的立法 | 第35-37页 |
(二)修改滞后的法律法规 | 第37-38页 |
(三)传承习惯法 | 第38-39页 |
(四)设立黔东南州农村环保机构 | 第39-40页 |
二、司法救济 | 第40-43页 |
(一)积极发挥环保法庭的作用 | 第40-41页 |
(二)建立环境侵权救济相关制度 | 第41-43页 |
三、加强执法 | 第43-46页 |
(一)明确各行政执法部门的职责 | 第43-44页 |
(二)加大执法力度 | 第44-45页 |
(三)提升执法水平 | 第45-46页 |
四、促进守法 | 第46-51页 |
(一)增强公民法律意识 | 第46-47页 |
(二)创造良好的守法环境 | 第47-49页 |
(三)完善公众参与机制 | 第49-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