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1-25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1.1 选题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1.1.2 选题目的 | 第12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22页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0页 |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20-22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23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2 研究理论基础 | 第25-32页 |
2.1 生态系统基本理论 | 第25-26页 |
2.1.1 生态系统的概念及构成 | 第25页 |
2.1.2 生态系统的特征 | 第25-26页 |
2.2 创业相关理论 | 第26-32页 |
2.2.1 创业的概念 | 第26-27页 |
2.2.2 创业倾向理论 | 第27-29页 |
2.2.3 创业驱动理论 | 第29-30页 |
2.2.4 创业过程三阶段模型 | 第30-32页 |
3 创业生态系统的构成与功能机制研究 | 第32-47页 |
3.1 创业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研究的主要问题 | 第32-33页 |
3.1.1 创业生态系统的概念 | 第32页 |
3.1.2 创业生态系统研究的主要问题 | 第32-33页 |
3.2 创业生态系统的三层次结构模型 | 第33-37页 |
3.2.1 模型构建 | 第33-34页 |
3.2.2 模型要素解析 | 第34-37页 |
3.3 创业全生命周期的阶段划分及特点分析 | 第37-39页 |
3.3.1 创业全生命周期的阶段划分 | 第37-38页 |
3.3.2 阶段特点解析 | 第38-39页 |
3.4 基于创业全生命周期的创业生态系统的功能机制分析 | 第39-47页 |
3.4.1 创业活动促发机制 | 第39-41页 |
3.4.2 创业支持服务机制 | 第41-44页 |
3.4.3 企业竞合发展机制 | 第44-46页 |
3.4.4 企业成长/退出机制 | 第46-47页 |
4 创业生态系统的演进机制研究 | 第47-59页 |
4.1 创业生态系统演进的动力 | 第48-49页 |
4.2 创业生态系统的平衡调节 | 第49-50页 |
4.3 创业生态系统的演进阶段划分 | 第50-56页 |
4.3.1 不同阶段概念界定和特点 | 第51-52页 |
4.3.2 不同发展阶段创业生态系统对创业活动促进作用 | 第52-54页 |
4.3.3 不同发展阶段创业生态系统要素特点分析 | 第54-56页 |
4.4 不同发展阶段的创业生态系统典型城市举例 | 第56-59页 |
5“互联网+”对创业生态系统发展的影响分析 | 第59-69页 |
5.1“互联网+”对创业生态系统要素发展演进的分析 | 第59-62页 |
5.1.1“互联网+”对创业生态系统环境层的影响 | 第59-61页 |
5.1.2“互联网+”对创业生态系统支持层的影响 | 第61-62页 |
5.1.3“互联网+”对创业生态系统产业层的影响 | 第62页 |
5.2“互联网+”对创业生态系统功能机制的发展演进分析 | 第62-67页 |
5.2.1“互联网+”下的创业活动促发功能 | 第64-65页 |
5.2.2“互联网+”下的创业服务支持功能更高效 | 第65-66页 |
5.2.3“互联网+”下的竞合发展机制更复杂 | 第66-67页 |
5.2.4 成长后期:“互联网”下的企业的成长/退出速度更快 | 第67页 |
5.3“互联网+”对创业生态系统演进的影响 | 第67-69页 |
6“互联网+”下的青岛市创业生态系统发展演进的实证研究 | 第69-109页 |
6.1“互联网+”下的青岛市创业生态系统建设现状 | 第69-78页 |
6.1.1 青岛市创业环境建设现状 | 第69-72页 |
6.1.2 青岛市创业群落发展现状 | 第72-78页 |
6.2“互联网+”下的青岛市创业生态系统功能的发展水平评价 | 第78-100页 |
6.2.1 评价内容 | 第78页 |
6.2.2 评价原则 | 第78-79页 |
6.2.3 评价方法 | 第79-80页 |
6.2.4 调查问卷的设计及发放 | 第80-81页 |
6.2.5 青岛市创业生态系统要素功能发展水平评价 | 第81-93页 |
6.2.6“互联网+”下的青岛市创业生态系统功能水平评价 | 第93-100页 |
6.3“互联网+”下的青岛市创业生态系统发展特点和演进阶段 | 第100-104页 |
6.3.1 创业生态系统发展特点分析 | 第100-102页 |
6.3.2 演进的动力和阶段 | 第102-104页 |
6.4“互联网+”下的青岛市创业生态系统发展中的问题与建议 | 第104-109页 |
6.4.1 政府应以服务监督和引导为主,管放结合 | 第105页 |
6.4.2 完善创业扶持服务机制,合理引导小微创业,推动“大众创业” | 第105-106页 |
6.4.3 加强高校的实践性创业教育,提高创业课程的有效性、实用性 | 第106页 |
6.4.4 突出产业特色和优势,形成产业聚集效应 | 第106-109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09-113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109-111页 |
7.2 创新点 | 第111页 |
7.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111-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17页 |
附录 1 | 第117-123页 |
附录 2 | 第123-128页 |
附录 3 | 第128-129页 |
附录 4 | 第129-135页 |
附录 5 | 第135-137页 |
致谢 | 第137-13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38-1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