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生物酶在纺织染整中的应用现状 | 第11-13页 |
1.2.1 生物酶在前处理中的应用 | 第11-12页 |
1.2.2 生物酶在织物改性中的应用 | 第12-13页 |
1.3 辣根过氧化物酶(HRP) | 第13-16页 |
1.3.1 辣根过氧化物酶概述 | 第13-14页 |
1.3.2 HRP在催化改性纤维方面的应用 | 第14-15页 |
1.3.3 HRP在催化ATRP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1.4 本课题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7-21页 |
第二章 HRP的基础研究 | 第21-32页 |
2.1 引言 | 第21页 |
2.2 实验材料及药品 | 第21-22页 |
2.2.1 实验药品 | 第21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21-22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2-25页 |
2.3.1 测定辣根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方法 | 第22-23页 |
2.3.2 HRP活力最佳条件的选择 | 第23-25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25-30页 |
2.4.1 测定 4-GA的最大吸收波长 | 第25页 |
2.4.2 HRP活力随温度的变化 | 第25-26页 |
2.4.3 HRP活力随pH值的变化 | 第26-27页 |
2.4.4 不同条件下HRP的稳定性 | 第27-29页 |
2.4.5 HRP活力随H_2O_2用量的变化 | 第29-30页 |
2.4.6 HRP活力随ACAC用量的变化 | 第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基于HRP催化ATRP法改性蚕丝织物的研究 | 第32-55页 |
3.1 引言 | 第32-33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3-37页 |
3.2.1 实验材料与药品 | 第33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33-34页 |
3.2.3 实验方法 | 第34-35页 |
3.2.4 测试方法 | 第35-37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7-52页 |
3.3.1 基于HRP催化ATRP法改性蚕丝织物的工艺探究 | 第37-43页 |
3.3.1.1 单体浓度对蚕丝织物接枝率的影响 | 第37-38页 |
3.3.1.2 反应温度对蚕丝织物接枝率的影响 | 第38-39页 |
3.3.1.3 HRP浓度对蚕丝织物接枝率的影响 | 第39-40页 |
3.3.1.4 HRP与还原剂NaAsc的摩尔比值对蚕丝织物接枝率的影响 | 第40-41页 |
3.3.1.5 反应时间对蚕丝织物接枝率及转化率的影响 | 第41-43页 |
3.3.2 接枝蚕丝织物的结构与性能 | 第43-52页 |
3.3.2.1 红外光谱测试 | 第43-44页 |
3.3.2.2 拉曼光谱测试 | 第44-45页 |
3.3.2.3 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 | 第45-48页 |
3.3.2.4 热分析 | 第48-49页 |
3.3.2.5 扫描电镜 | 第49-50页 |
3.3.2.6 X-射线衍射 | 第50-51页 |
3.3.2.7 折皱回复角测试 | 第51-52页 |
3.3.2.8 物理性能 | 第5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第四章 基于HRP/H_2O_2/ACAC体系改性蚕丝织物的研究 | 第55-77页 |
4.1 引言 | 第55-56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6-59页 |
4.2.1 实验材料与药品 | 第56-57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57-58页 |
4.2.3 实验方法 | 第58页 |
4.2.4 测试方法 | 第58-59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9-74页 |
4.3.1 基于HRP/H_2O_2/ACAC体系改性蚕丝织物的工艺的探究 | 第59-64页 |
4.3.1.1 单体浓度对蚕丝织物接枝率的影响 | 第59-60页 |
4.3.1.2 反应温度对蚕丝织物接枝率的影响 | 第60-61页 |
4.3.1.3 HRP浓度对蚕丝织物接枝率的影响 | 第61-62页 |
4.3.1.4 H_2O_2浓度对蚕丝织物接枝率的影响 | 第62页 |
4.3.1.5 ACAC浓度对蚕丝织物接枝率的影响 | 第62-63页 |
4.3.1.6 时间对蚕丝织物接枝率的影响 | 第63-64页 |
4.3.2 接枝蚕丝织物的结构与性能 | 第64-74页 |
4.3.2.1 红外光谱测试 | 第64-65页 |
4.3.2.2 拉曼光谱测试 | 第65-66页 |
4.3.2.3 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 | 第66-69页 |
4.3.2.4 热分析 | 第69-70页 |
4.3.2.5 扫描电镜 | 第70-71页 |
4.3.2.6 X-射线衍射 | 第71-72页 |
4.3.2.7 氨基酸分析 | 第72-73页 |
4.3.2.8 折皱回复角测试 | 第73-74页 |
4.3.2.9 物理性能测试 | 第7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7-79页 |
5.1 结论 | 第77-78页 |
5.2 展望 | 第78-79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专利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