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效果评价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0-20页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目的第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第11-18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5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5-18页
    1.3 研究方法第18-19页
    1.4 创新点第19-20页
2 本研究相关理论概述第20-29页
    2.1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内涵与基本内容第20-22页
        2.1.1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内涵第20-21页
        2.1.2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基本内容第21-22页
    2.2 教育评价的内涵及分类第22-27页
        2.2.1 教育评价的内涵第22-24页
        2.2.2 教育评价的分类第24-27页
    2.3 教育效果评价的内容及作用第27-28页
        2.3.1 教育效果评价的内容第27页
        2.3.2 教育效果评价的作用第27-28页
    2.4 本章小结第28-29页
3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效果评价的原则第29-36页
    3.1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效果评价原则确立的依据第29-32页
        3.1.1 教育评价的原则第29-30页
        3.1.2 教育效果评价的原则第30-32页
    3.2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效果评价基本原则及贯彻原则的基本要求第32-35页
        3.2.1 教育性原则第32页
        3.2.2 贯彻教育性原则的基本要求第32-33页
        3.2.3 客观性原则第33页
        3.2.4 贯彻客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第33-34页
        3.2.5 多元化原则第34页
        3.2.6 贯彻多元化原则的基本要求第34-35页
    3.3 本章小结第35-36页
4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第36-41页
    4.1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的指导原则第36-37页
        4.1.1 坚持方向性原则第36页
        4.1.2 坚持完备性原则第36-37页
        4.1.3 坚持一致性原则第37页
        4.1.4 坚持可测性原则第37页
        4.1.5 坚持时代性原则第37页
    4.2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效果评价指标系的建构方法第37-40页
        4.2.1 评价指标系筛选第37-39页
        4.2.2 指标的权重确定第39-40页
    4.3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效果评指标体系第40页
    4.4 本章小结第40-41页
5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效果评价法第41-47页
    5.1 评价步骤第41-44页
        5.1.1 数据处理第41-42页
        5.1.2 评价分析第42-44页
    5.2 评价结果及作用第44-46页
        5.2.1 评价结果第44-45页
        5.2.2 评价结果的作用第45-46页
    5.3 结论第46页
    5.4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结论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2页
致谢第52-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组织化视角下大学学科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下一篇:我国台湾地区私立高等教育公共财政资助政策借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