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新市民身份认同问题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9-17页
一、基本理论概述第17-23页
    (一)城镇化概念第17-18页
    (二)失地农民的相关概念界定第18-19页
        1、失地农民的概念第18页
        2、失地农民的新市民身份认同概念第18-19页
    (三)主要理论基础第19-23页
        1、马克思社会公正理论第19-20页
        2、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关系思想第20-21页
        3、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第21-23页
二、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新市民身份认同存在的问题第23-28页
    (一)失地农民社会转型能力欠佳第23-24页
        1、失地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第23页
        2、失地农民非农劳动技能不强第23-24页
    (二)社会关系网络急剧变化第24页
        1、“血缘”、“亲缘”为主的农村社会网络关系第24页
        2、“地缘”、“业缘”为主的城市社会网络关系第24页
    (三)政府政策、社会保障的机制缺位第24-28页
        1、征地补偿标准偏低、方式单一第24-25页
        2、住房、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不到位第25页
        3、充分就业实现较难第25-26页
        4、社会管理水平滞后第26-28页
三、造成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新市民身份认同问题的成因第28-31页
    (一)城乡二元体制的制约第28页
    (二)城镇化快速发展带来的影响第28页
    (三)失地农民的利益维权处于弱势地位第28-29页
    (四)失地农民低收入,难以融入城市生活“消费共同体”第29-31页
四、加快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新市民身份认同的对策建议第31-41页
    (一)国家政府层面第31-35页
        1、提高政府和失地农民认识,加强现代城市文明宣传第31-32页
        2、建立完善相关制度,切实保障失地农民权利和利益第32-35页
    (二)社区层面第35-36页
        1、加强社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平第35-36页
        2、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提升市民文化水平第36页
        3、建立完善社区服务功能,重点开展再就业培训服务第36页
    (三)社会层面第36-37页
        1、消除市民社会偏见第37页
        2、倡导社会共同帮扶第37页
    (四)个人层面第37-41页
        1、转变思想观念,积极适应新环境第37-39页
        2、提供职业技能和创业技能培训,提高其社会转型能力第39页
        3、提升失地农民参与认识,增加其社会认同与自我认同第39页
        4、提高自身文化素质修养,加快市民身份认同进程第39-41页
结束语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7页
致谢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中村来沪人员的社会融合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嘉定区徐行镇徐行村为例
下一篇:陆军基层部队体能训练现状与对策研究--以66131部队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