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集千家注批点杜工部诗集》的成书版本 | 第10-17页 |
第一节 成书背景 | 第10-14页 |
一、刘辰翁的批点与科举文化 | 第10-11页 |
二、刘辰翁的批点与诗社评诗之关系 | 第11-12页 |
三、宋元诗学的发展 | 第12-14页 |
第二节 流传及版本 | 第14-16页 |
一、流传情况 | 第14页 |
二、主要版本 | 第14-16页 |
第三节 编者高崇兰生平事迹 | 第16-17页 |
第二章《集千家注批点杜工部诗集》的内容、体例及特点 | 第17-24页 |
第一节 内容与体例 | 第17-22页 |
一、《集千家注批点杜工部诗集》的内容 | 第17-20页 |
二、《集千家注批点杜工部诗集》的体例 | 第20-22页 |
第二节 《集千家注批点杜工部诗集》的特点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刘辰翁杜诗评点的特点及方法 | 第24-46页 |
第一节 刘辰翁生平及交游 | 第24-30页 |
一、生平事迹 | 第24-26页 |
二、交游情况 | 第26-29页 |
三、求仕活动 | 第29-30页 |
第二节 刘辰翁杜诗评点的特点 | 第30-38页 |
一、不事训诂的审美阐释 | 第30-32页 |
二、不必可解的独特解会 | 第32-35页 |
三、隽冷字句的灵通妙悟 | 第35-36页 |
四、对误注旧解的批驳颠覆 | 第36-38页 |
第三节 刘辰翁杜诗评点的方法——兼与金圣叹《杜诗解》比较 | 第38-46页 |
一、刘辰翁杜诗评点的方法 | 第38-41页 |
二、与金圣叹《杜诗解》比较研究 | 第41-46页 |
第四章《集千家注批点杜工部诗集》的价值与影响 | 第46-54页 |
第一节《集千家注批点杜工部诗集》的价值 | 第46-49页 |
一、文学史料价值 | 第46-47页 |
二、校勘学价值 | 第47-49页 |
第二节 《集千家注批点杜工部诗集》的影响 | 第49-51页 |
一、对后世评杜风气的影响 | 第49-50页 |
二、对后世杜诗集注本的影响 | 第50页 |
三、对杜诗编年的影响 | 第50-51页 |
第三节《集千家注批点杜工部诗集》的不足之处 | 第51-54页 |
一、刘辰翁批点的不足 | 第51-52页 |
二、编年的不足 | 第52-54页 |
参考书目 | 第54-57页 |
后记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