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20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7-20页 |
1.3 论文结构与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第2章 中外退市制度相关法规的比较分析 | 第22-41页 |
2.1 我国退市制度的演变过程 | 第22-28页 |
2.2 我国的退市程序及退市标准 | 第28-32页 |
2.2.1 我国的退市程序 | 第28-29页 |
2.2.2 我国的退市标准 | 第29-32页 |
2.3 国内外退市制度的比较 | 第32-40页 |
2.3.1 上市公司退市批准权限的比较 | 第33-34页 |
2.3.2 上市公司退市标准的比较 | 第34-38页 |
2.3.3 上市公司的退市程序 | 第38-4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3章 中外退市制度实施效果的比较分析 | 第41-53页 |
3.1 国外退市制度的实施效果 | 第41-43页 |
3.2 国内退市制度的实施效果 | 第43-51页 |
3.2.1 ST样本事件统计分析 | 第43-44页 |
3.2.2 我国已退市股票的分析 | 第44-47页 |
3.2.3 我国仍旧ST类股票的分析 | 第47-51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4章 ST、PT公司摘帽现象的实证分析 | 第53-61页 |
4.1 ST股票戴帽原因分析 | 第53-55页 |
4.2 摘帽样本股票的实证分析——摘帽前 | 第55-59页 |
4.2.1 变量选择及定义 | 第55-56页 |
4.2.2 均值差异检验 | 第56-57页 |
4.2.3 两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 第57-59页 |
4.3 摘帽样本股票的实证分析——摘帽后 | 第59-6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5章 完善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政策建议 | 第61-65页 |
5.1 论文主要结论 | 第61-62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62-63页 |
5.3 进一步研究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附录1 已退市股票信息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2-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