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本文所使用的缩写词及符号 | 第10-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51页 |
1.1 引言 | 第16-17页 |
1.2 真空压力浸渍(V.P.I.)技术及绝缘浸渍树脂研究进展 | 第17-22页 |
1.2.1 V.P.I.主绝缘技术概述 | 第17-19页 |
1.2.1.1 主绝缘 | 第17-18页 |
1.2.1.2 真空压力浸渍(V.P.I.)技术 | 第18-19页 |
1.2.2 主绝缘材料的发展 | 第19-21页 |
1.2.2.1 天然材料 | 第19页 |
1.2.2.2 早期合成材料 | 第19-20页 |
1.2.2.3 现代主绝缘材料 | 第20-21页 |
1.2.3 耐高温绝缘浸渍漆的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1.3 环氧真空压力浸渍(V.P.I.)树脂体系的研究与改性 | 第22-40页 |
1.3.1 环氧树脂活性稀释剂 | 第22-24页 |
1.3.2 环氧树脂耐热性改性研究 | 第24页 |
1.3.3 环氧树脂的增轫改性 | 第24-40页 |
1.3.3.1 橡胶弹性体增韧改性环氧树脂 | 第25-32页 |
1.3.3.2 热塑性塑料增韧改性环氧树脂 | 第32-33页 |
1.3.3.3 刚性纳米粒子增韧改性环氧树脂 | 第33-39页 |
1.3.3.4 互穿网络聚合物(IPN)增韧改性技术 | 第39-40页 |
1.4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 | 第40-43页 |
1.4.1 课题的提出 | 第40-41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41-42页 |
1.4.3 创新点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51页 |
第二章 反应性硅烷改性环氧 V.P.I.树脂的研究 | 第51-73页 |
2.1 引言 | 第51-52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52-55页 |
2.2.1 原料及来源 | 第52-53页 |
2.2.2 试样制备与固化 | 第53-54页 |
2.2.3 性能表征 | 第54-55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55-70页 |
2.3.1 环氧 V.P.I.树脂组合物的基本组成 | 第55-61页 |
2.3.1.1 基体环氧树脂 | 第55-56页 |
2.3.1.2 固化体系 | 第56-59页 |
2.3.1.3 稀释剂的设计选择 | 第59-61页 |
2.3.2 稀释剂对环氧树脂固化反应的影响 | 第61-66页 |
2.3.2.1 稀释剂对环氧树脂凝胶时间和储存性的影响 | 第61-62页 |
2.3.2.2 环氧基硅氧烷对环氧树脂固化反应的影响 | 第62-64页 |
2.3.2.3 乙烯基硅氧烷对环氧树脂固化反应的影响 | 第64页 |
2.3.2.4 氨基硅氧烷(PMTES)对环氧树脂固化反应的影响 | 第64-66页 |
2.3.3 反应性硅氧烷对环氧树脂介电损耗的影响 | 第66-68页 |
2.3.4 GPTMS 和 GPMDS 对环氧树脂耐热性的影响 | 第68-69页 |
2.3.5 GPTMS 和 GPMDS 对环氧树脂力学性能及微观形貌的影响 | 第69-7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第三章 GPTMS 改性环氧 V.P.I.树脂的研究 | 第73-99页 |
3.1 引言 | 第73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73-75页 |
3.2.1 原料及来源 | 第73-74页 |
3.2.2 试样制备与固化 | 第74页 |
3.2.3 性能表征 | 第74-75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75-96页 |
3.3.1 GPTMS 对环氧树脂固化反应的影响 | 第75-79页 |
3.3.2 GPTMS 对环氧树脂固化物玻璃化转变的影响 | 第79-81页 |
3.3.3 GPTMS 对环氧树脂介电性能的影响 | 第81-90页 |
3.3.3.1 表征高聚物绝缘性能的参数 | 第81-83页 |
3.3.3.2 GPTMS 对环氧树脂介质损耗和介电常数的影响 | 第83-89页 |
3.3.3.3 GPTMS 对环氧树脂直流电阻率的影响 | 第89-90页 |
3.3.4 GPTMS 对环氧树脂耐热性的影响 | 第90-93页 |
3.3.4.1 热稳定参数 | 第90-91页 |
3.3.4.2 环氧树脂的热稳定性 | 第91-93页 |
3.3.5 GPTMS 对环氧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93-95页 |
3.3.6 GPTMS 对环氧树脂微观形貌的影响 | 第95-9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99页 |
第四章 环氧 V.P.I.树脂固化反应机理及反应动力学的研究 | 第99-120页 |
4.1 引言 | 第99页 |
4.2 固化动力学的理论研究背景 | 第99-102页 |
4.2.1 原理 | 第99-100页 |
4.2.2 Kissinger 和 Crane 方法计算环氧树脂固化反应动力学 | 第100-101页 |
4.2.3 Friedman-Reich-Lev 法研究环氧树脂固化反应动力学 | 第101-102页 |
4.3 实验部分 | 第102页 |
4.3.1 原料及来源 | 第102页 |
4.3.2 表征及仪器与方法 | 第102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102-117页 |
4.4.1 乙酰丙酮铝促进固化反应机理的研究 | 第102-108页 |
4.4.1.1 固化反应的 DSC 分析 | 第103-104页 |
4.4.1.2 固化反应的升温红外分析 | 第104-108页 |
4.4.2 促进剂及硅氧烷等对环氧树脂固化反应动力学的影响 | 第108-117页 |
4.4.2.1 固化动力学参数 | 第108页 |
4.4.2.2 环氧树脂固化反应曲线 | 第108-111页 |
4.4.2.3 Kissinger 和Crane 方法研究环氧树脂固化反应动力学 | 第111-115页 |
4.4.2.4 Friedman-Reich-Lev 法研究环氧树脂固化反应 | 第115-11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17-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20页 |
第五章 纳米SiO_2改性环氧V.P.I.树脂的研究 | 第120-147页 |
5.1 引言 | 第120-121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121-122页 |
5.2.1 原料及来源 | 第121页 |
5.2.2 试样制备与固化 | 第121页 |
5.2.3 性能表征 | 第121-122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122-143页 |
5.3.1 纳米SiO_2对环氧树脂固化反应的影响 | 第122-126页 |
5.3.2 纳米SiO_2对环氧树脂玻璃化转变及介电行为的影响 | 第126-132页 |
5.3.2.1 DSC 与 DMA 测试分析 | 第126-128页 |
5.3.2.2 环氧树脂/纳米SiO 2 复合材料的介电行为分析 | 第128-132页 |
5.3.3 纳米SiO_2对环氧树脂力学性能及相结构的影响 | 第132-135页 |
5.3.4 纳米SiO_2的表面处理对环氧树脂体系固化反应、性能等的影响 | 第135-143页 |
5.3.4.1 纳米SiO_2的表面处理 | 第136-137页 |
5.3.4.2 T-silica 对环氧树脂固化反应的影响 | 第137-138页 |
5.3.4.3 T-silica 在环氧树脂中的分散及对环氧树脂微观结构的影响 | 第138-139页 |
5.3.4.4 T-silica 对环氧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及机械性能的影响 | 第139-141页 |
5.3.4.5 T-silica 对环氧树脂绝缘性能的影响 | 第141-143页 |
5.3.4.6 T-silica 对环氧树脂粘度和储存稳定性的影响 | 第14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43-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144-147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第147-150页 |
致谢 | 第150-15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1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