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3-4页 |
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符号说明 | 第18-1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9-47页 |
1.1 聚硅氧烷材料概述 | 第19-28页 |
1.1.1 聚硅氧烷的分类 | 第19-20页 |
1.1.2 聚硅氧烷的发展历程 | 第20-23页 |
1.1.3 聚硅氧烷的合成方法 | 第23-28页 |
1.2 交联聚硅氧烷材料概述 | 第28-38页 |
1.2.1 交联聚硅氧烷的分类 | 第28-30页 |
1.2.2 聚硅氧烷的交联固化反应 | 第30-31页 |
1.2.2.1 缩合反应交联 | 第30-31页 |
1.2.2.2 催化加成交联 | 第31页 |
1.2.2.3 过氧化物固化交联 | 第31页 |
1.2.3 聚硅氧烷的高温老化 | 第31-38页 |
1.2.3.1 聚硅氧烷的高温老化机理 | 第32-34页 |
1.2.3.2 影响聚硅氧烷耐高温性能的因素 | 第34-36页 |
1.2.3.3 提高聚硅氧烷耐高温性能的途径 | 第36-38页 |
1.3 室温固化耐高温有机硅粘合剂 | 第38-42页 |
1.3.1 有机硅耐高温粘合剂概述 | 第38页 |
1.3.2 室温固化耐高温有机硅粘合剂的分类 | 第38-39页 |
1.3.3 室温固化耐高温有机硅粘合剂的性能及应用 | 第39-42页 |
1.4 论文选题的依据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42-47页 |
1.4.1 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42-43页 |
1.4.2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43-47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47-61页 |
2.1 实验原料与实验仪器 | 第47-48页 |
2.2 侧甲氧基聚硅氧烷的制备 | 第48-49页 |
2.3 侧甲氧基聚硅氧烷的固化 | 第49页 |
2.4 侧甲氧基聚硅氧烷与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固化 | 第49-50页 |
2.5 侧甲氧基聚硅氧烷/粉体填料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50页 |
2.6 侧乙氧基聚硅氧烷的制备 | 第50-51页 |
2.7 侧异丙氧基聚硅氧烷的制备 | 第51页 |
2.8 苯乙烯改性聚硅氧烷的制备 | 第51-53页 |
2.9 二乙烯基苯改性聚硅氧烷的制备 | 第53页 |
2.10 结构表征方法 | 第53-55页 |
2.10.1 红外表征 | 第53页 |
2.10.2 核磁表征 | 第53页 |
2.10.3 X射线衍射表征 | 第53-54页 |
2.10.4 粘度测定 | 第54页 |
2.10.5 凝胶渗透色谱测定 | 第54页 |
2.10.6 透射电子显微镜 | 第54页 |
2.10.7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 第54-55页 |
2.11 固化过程测试方法 | 第55-56页 |
2.11.1 凝胶时间的测定 | 第55页 |
2.11.2 表干时间的测定 | 第55-56页 |
2.12 固化物性能测试 | 第56-57页 |
2.12.1 拉伸性能 | 第56页 |
2.12.2 冲击性能 | 第56页 |
2.12.3 弯曲性能 | 第56页 |
2.12.4 热失重分析 | 第56页 |
2.12.5 动态力学性能分析 | 第56-57页 |
2.13 固化反应表观活化能的计算 | 第57页 |
2.14 固化物热降解反应表观活化能的计算 | 第57-58页 |
2.15 元素含量的计算 | 第58-59页 |
2.16 固化物平均交联密度的计算 | 第59-61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61-141页 |
3.1 PMOS的制备 | 第61-75页 |
3.1.1 制备机理与工艺 | 第61-64页 |
3.1.2 开环反应阶段 | 第64-70页 |
3.1.2.1 反应体系的确定与反应工艺的选择 | 第64-69页 |
3.1.2.2 反应产物的表征 | 第69-70页 |
3.1.3 醇解反应阶段 | 第70-74页 |
3.1.3.1 反应体系的确定与反应工艺的选择 | 第70-72页 |
3.1.3.2 反应产物的表征 | 第72-74页 |
3.1.4 小结 | 第74-75页 |
3.2 PMOS的固化 | 第75-80页 |
3.2.1 固化机理与工艺 | 第75-77页 |
3.2.2 固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 | 第77-78页 |
3.2.3 小结 | 第78-80页 |
3.3 PMOS的应用(一):硅橡胶用耐热增强型室温固化交联剂 | 第80-84页 |
3.3.1 固化反应的机理与工艺 | 第80-82页 |
3.3.2 固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 | 第82-84页 |
3.4 PMOS的应用(二):PMOS对硅橡胶耐热性能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84-111页 |
3.4.1 固化产物的耐热性能 | 第84-100页 |
3.4.1.1 热失重性能 | 第84-86页 |
3.4.1.2 热降解反应的活化能 | 第86-92页 |
3.4.1.3 热降解产物的IR分析 | 第92-95页 |
3.4.1.4 热降解产物的XPS分析 | 第95-98页 |
3.4.1.5 PMOS对硅橡胶耐高温性能的提高 | 第98-100页 |
3.4.2 固化产物的力学性能 | 第100-104页 |
3.4.2.1 力学性能 | 第100-102页 |
3.4.2.2 动态力学性能 | 第102-104页 |
3.4.3 固化产物的结构 | 第104-109页 |
3.4.3.1 交联密度 | 第104-107页 |
3.4.3.2 相态结构 | 第107-109页 |
3.4.4 小结 | 第109-111页 |
3.5 PMOS的应用(三):耐高温基体树脂 | 第111-119页 |
3.5.1 耐热性能 | 第111-113页 |
3.5.2 力学性能 | 第113-115页 |
3.5.3 其他性能 | 第115-116页 |
3.5.4 基体树脂/无机填料复合材料的性能 | 第116-118页 |
3.5.5 小结 | 第118-119页 |
3.6 PMOS衍生物(一):侧烷氧基PMOS的合成与固化 | 第119-124页 |
3.6.1 侧乙氧基有机硅 | 第119-121页 |
3.6.2 侧异丙氧基有机硅 | 第121-122页 |
3.6.3 不同烷氧基PMOS衍生物的比较 | 第122-123页 |
3.6.4 小结 | 第123-124页 |
3.7 PMOS衍生物(二):苯乙烯改性PMOS的合成 | 第124-133页 |
3.7.1 合成反应机理 | 第124-126页 |
3.7.2 投料比对反应的影响 | 第126-128页 |
3.7.3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 第128-130页 |
3.7.4 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 第130页 |
3.7.5 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 | 第130-132页 |
3.7.6 小结 | 第132-133页 |
3.8 PMOS衍生物(三):二乙烯基苯改性PMOS的合成与性能 | 第133-141页 |
3.8.1 反应机理与工艺流程 | 第133-134页 |
3.8.2 固化反应活化能 | 第134-135页 |
3.8.3 固化产物的耐热性能与热降解反应活化能 | 第135-138页 |
3.8.4 改性有机硅/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性能 | 第138-139页 |
3.8.5 小结 | 第139-141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41-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143-147页 |
致谢 | 第147-149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49-151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151-153页 |
附件 | 第153-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