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30页 |
1.1 纳米材料的兴起 | 第9-13页 |
1.1.1 纳米材料的研究简史 | 第9-10页 |
1.1.2 纳米材料的特性 | 第10-11页 |
1.1.3 纳米半导体的特性 | 第11-12页 |
1.1.4 纳米半导体在光催化领域的研究概述 | 第12-13页 |
1.2 纳米氧化钛的光催化原理 | 第13-16页 |
1.2.1 氧化钛的能带结构 | 第13页 |
1.2.2 纳米氧化钛的光催化原理 | 第13-15页 |
1.2.3 影响光催化反应速率、效率的主要因素 | 第15-16页 |
1.3 纳米氧化钛制备技术研究概况 | 第16-23页 |
1.3.1 氧化钛晶体的结构特征 | 第16-17页 |
1.3.2 纳米氧化钛粉体的制备方法及其特点 | 第17-20页 |
1.3.3 其他形式氧化钛光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技术 | 第20-23页 |
1.4 纳米光催化技术研究中的瓶颈问题及其应用前景 | 第23-26页 |
1.4.1 纳米光催化技术存在的几个难题 | 第23-24页 |
1.4.2 纳米氧化钛光催化技术的应用举例 | 第24-25页 |
1.4.3 纳米光催化技术的研究方向及前景 | 第25-26页 |
1.5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26-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0页 |
第二章 球形介孔氧化钛纳米晶的超声化学法制备、表征及初步应用 | 第30-60页 |
2.1 超声化学法研究进展 | 第30-35页 |
2.1.1 超声化学的发展历史 | 第30-31页 |
2.1.2 超声空化理论 | 第31-33页 |
2.1.3 超声化学法的应用举例 | 第33-34页 |
2.1.4 本章的立意及创新点 | 第34-35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5-39页 |
2.2.1 原料与试剂 | 第35页 |
2.2.2 仪器和设备 | 第35-36页 |
2.2.3 实验方法 | 第36-37页 |
2.2.4 表征手段 | 第37-39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9-57页 |
2.3.1 超声制备反应中反应条件的控制 | 第39-43页 |
2.3.2 超声制备反应中不同模板剂的影响 | 第43-46页 |
2.3.3 模板剂十二胺浓度的选择 | 第46-49页 |
2.3.4 四烷基氢氧化铵的分散作用 | 第49-53页 |
2.3.5 产物的光催化性能分析 | 第53-57页 |
2.4 小结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第三章 形貌可控的氧化钛纳米晶的水热法制备、表征及初步应用 | 第60-89页 |
3.1 水热制备技术概述 | 第60-65页 |
3.1.1 水热制备技术的发展历史 | 第60-61页 |
3.1.2 水热制备技术的晶体生长机理 | 第61-62页 |
3.1.3 水热制备技术的特点 | 第62-63页 |
3.1.4 本章的的立意及创新点 | 第63-65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65-68页 |
3.2.1 原料与试剂 | 第65页 |
3.2.2 仪器和设备 | 第65-66页 |
3.2.3 实验设计与方法 | 第66-67页 |
3.2.4 表征手段 | 第67-68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68-86页 |
3.3.1 凝胶过程的主要工艺参数 | 第68-69页 |
3.3.2 水钛摩尔比对产物结构形貌的影响 | 第69-73页 |
3.3.3 铁钛比对产物结构形貌的影响 | 第73-80页 |
3.3.4 水热温度对产物性质的影响 | 第80-82页 |
3.3.5 产物的光催化性能分析 | 第82-86页 |
3.4 小结 | 第86-87页 |
夸参考文献 | 第87-89页 |
第四章 氧化钛纳米管的碱热/水热法制备、表征及初步应用 | 第89-109页 |
4.1 氧化钛纳米管研究进展 | 第89-92页 |
4.1.1 纳米管的发展历史 | 第89页 |
4.1.2 氧化钛纳米管的应用 | 第89-90页 |
4.1.3 氧化钛纳米管的制备方法 | 第90-91页 |
4.1.4 本章的立意及创新点 | 第91-92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92-95页 |
4.2.1 实验用试剂和药品 | 第92页 |
4.2.2 仪器和设备 | 第92-93页 |
4.2.3 实验部分 | 第93-94页 |
4.2.4 样品表征 | 第94-95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95-106页 |
4.3.1 氧化钛纳米管的碱热法制备 | 第95-100页 |
4.3.2 氧化钛纳米管的水热法制备 | 第100-105页 |
4.3.3 氧化钛纳米管的光催化性能分析 | 第105-106页 |
4.4 小结 | 第106-107页 |
夸参考文献 | 第107-10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9-111页 |
5.1 结论 | 第109-110页 |
5.2 展望 | 第110-111页 |
致谢 | 第111-11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其他科研成果 | 第112-113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