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增量防范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英文摘要第5页
1 绪论第9-14页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9-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1-13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3-14页
2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过程及原因第14-31页
    2.1 “一逾二呆”与5级分类方法对不良资产的定义第14-16页
        2.1.1 我国对不良资产的定义第14-15页
        2.1.2 国际通行的定义第15-16页
    2.2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第16-18页
    2.3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过程第18-21页
        2.3.1 第一阶段:1983年以前第19页
        2.3.2 第二阶段:1984年至1990年第19-20页
        2.3.3 第三阶段:1991年至1998年第20页
        2.3.4 第四阶段:1998年至今第20-21页
    2.4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第21-31页
        2.4.1 第一阶段:g--g~1第22-25页
        2.4.2 第二阶段:g~1--G~1第25-27页
        2.4.3 第三阶段:G~1--G第27-31页
3 处置银行不良资产的国际比较研究第31-42页
    3.1 市场经济成熟国家——美国第31-34页
        3.1.1 美国S&L危机的成因第31-32页
        3.1.2 美国政府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措施第32-33页
        3.1.3 美国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经验启示第33-34页
    3.2 转轨过程中的国家——波兰、匈牙利第34-37页
        3.2.1 波兰处置不良资产的有关情况第34-36页
        3.2.2 匈牙利处理不良资产的有关情况第36-37页
        3.2.3 从两国的实践中得到的启示第37页
    3.3 亚洲金融风暴袭击国家——韩国、马来西亚第37-40页
        3.3.1 韩国、马来西亚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第37-39页
        3.3.2 韩国处置不良资产的有关情况第39页
        3.3.3 马来西亚处置不良资产的有关情况第39-40页
    3.4 小结第40-42页
4 我国增量防范现状及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第42-63页
    4.1 我国目前的情况第42-46页
        4.1.1 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特殊性第42-44页
        4.1.2 我国现行的制度安排第44-46页
    4.2 目前的安排中存在的问题第46-51页
        4.2.1 资产管理公司自身的制度行缺陷第46-47页
        4.2.2 对困难估计不足第47-48页
        4.2.3 对增量的重视不够第48-51页
    4.3 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第51-63页
        4.3.1 商业银行风险识别方法第51-52页
        4.3.2 商业银行风险估计方法第52-58页
        4.3.3 商业银行风险处理方法第58-62页
        4.3.4 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第62-63页
5 从根本上防范银行不良资产增量的建议第63-72页
    5.1 运用多种手段,稳妥解决不良资产问题第63-68页
    5.2 加强金融改革,防范新的不良资产的产生第68-69页
    5.3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第69-70页
    5.4 利用多种资金来源解决不良资产问题第70-72页
6 结论第72-74页
致谢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78页
附录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缔约过失责任研究
下一篇:翻译中的礼貌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