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一、问题提出的缘由 | 第9页 |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9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 | 第9-10页 |
四、研究的方法和内容 | 第10-11页 |
第一章 低碳经济提出的时代背景及含义 | 第11-15页 |
一、围绕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问题的国际博弈 | 第11-12页 |
二、低碳经济的提出及其含义 | 第12页 |
三、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的关系 | 第12-15页 |
(一) 全球气候变暖灾害频繁引起各国担忧 | 第12-13页 |
(二) 低碳经济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最佳选择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构建我国低碳经济法律体系的重大意义与现实困境 | 第15-18页 |
一、构建我国低碳经济法律体系的重大意义研究 | 第15-16页 |
(一) 构建低碳经济法律体系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需要 | 第15页 |
(二) 构建低碳经济法律体系是解决能源资源短缺的最佳途径 | 第15-16页 |
(三) 构建低碳经济法律体系,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 第16页 |
(四) 构建低碳经济法律体系,使环保部门有法可依、执法有据 | 第16页 |
二、构建我国低碳经济法律体系的现实困境 | 第16-18页 |
(一) 国际碳排放博弈背后的发展权之争减缓了低碳经济法律体系建构的步伐 | 第16-17页 |
(二) 传统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阻碍了低碳经济立法的进程 | 第17页 |
(三) 传统立法缺乏长远规划,使得低碳经济法律体系的建构陷入被动 | 第17-18页 |
第三章 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律体系的现状及缺陷 | 第18-25页 |
一、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的立法现状及争议 | 第18-21页 |
(一) 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的立法现状 | 第18-20页 |
(二) 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的立法争议 | 第20-21页 |
二、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法律体系存在的缺陷 | 第21-25页 |
(一) 立法指导原则落后 | 第22页 |
(二) 没有制定专门的气候变化基本法 | 第22页 |
(三) 立法滞后,不能紧跟时代步伐 | 第22-23页 |
(四) 内容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 | 第23页 |
(五) 法律保障机制不健全 | 第23-25页 |
第四章 域外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的立法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25-31页 |
一、国际上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的立法实践 | 第25-27页 |
(一) 从《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到《京都议定书》 | 第25-26页 |
(二) 从“巴厘岛路线图”到《哥本哈根协议》 | 第26页 |
(三) 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的其他法律文件 | 第26-27页 |
二、国外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的立法实践 | 第27-29页 |
(一) 英国 | 第27-28页 |
(二) 美国 | 第28页 |
(三) 日本 | 第28-29页 |
(四) 欧盟 | 第29页 |
三、国外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的立法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 第29-31页 |
(一) 立法支持 | 第29-30页 |
(二) 加大政府监管力度 | 第30页 |
(三) 积极参与全球市场 | 第30-31页 |
第五章 应对气候变化构建我国低碳经济法律体系的设想 | 第31-38页 |
一、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立法的基本原则 | 第31-33页 |
(一) 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 | 第31页 |
(二) 坚持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原则 | 第31-32页 |
(三) 坚持全民参与的原则 | 第32页 |
(四) 坚持国际合作的原则 | 第32-33页 |
二、应对气候变化构建我国低碳经济法律体系 | 第33-35页 |
(一) 完善宪法及环保基本法 | 第33页 |
(二) 制定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基本法——《气候变化应对法》 | 第33页 |
(三) 制定和修改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专项法 | 第33-34页 |
(四) 完善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 | 第34-35页 |
三、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应建立的基本法律制度 | 第35-38页 |
(一) 建立应对气候变化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税收法律制度 | 第35页 |
(二) 进行应对气候变化深化能源资源领域的碳金融体制改革 | 第35-36页 |
(三) 建立应对气候变化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碳排放权交易法律机制 | 第36页 |
(四) 应对气候变化健全低碳经济执法监督机制 | 第36-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注释 | 第39-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