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6-15页 |
1.1 GIS简介 | 第6-7页 |
1.2 GIS的发展及国内外现状 | 第7-8页 |
1.3 3DGIS的应用及重要意义 | 第8-10页 |
1.4 数字地球 | 第10-12页 |
1.5 3DGIS的空间建模分析 | 第12-14页 |
1.6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 第14-15页 |
第二章 3DGIS中地形建模技术分析 | 第15-25页 |
2.1 数字测绘技术 | 第15-18页 |
2.1.1 数据测量典型过程 | 第15-16页 |
2.1.2 数字摄影测量技术的优势 | 第16-17页 |
2.1.3 数字摄影测量提供空间数据框架的具体内容 | 第17-18页 |
2.2 地球椭球 | 第18-20页 |
2.2.1 地球椭球[7]的基本几何参数 | 第18-19页 |
2.2.2 椭球面上的常用坐标系 | 第19-20页 |
2.2.3 空间直角坐标同大地坐标系的关系 | 第20页 |
2.3 科学计算可视化 | 第20-23页 |
2.3.1 科学计算可视化概念及意义 | 第20-22页 |
2.3.2 科学计算可视化中复杂模型的简化及多分辨率表示 | 第22-23页 |
2.4 虚拟现实与三维技术在地理信息统中的应用 | 第23-25页 |
第三章 三维地形建模研究概述 | 第25-31页 |
3.1 三维地形表现形式 | 第25-26页 |
3.2 数字高程模型与数字地面模型简介 | 第26-28页 |
3.2.1 三维DEM的用途 | 第27页 |
3.2.2 DEM生成方法 | 第27-28页 |
3.3 三维地形模型主要建模方法 | 第28-31页 |
3.3.1 基于点的表面建模 | 第29页 |
3.3.2 基于三角形的表面建模 | 第29-30页 |
3.3.3 基于格网的建模 | 第30页 |
3.3.4 混合表面的建模 | 第30-31页 |
第四章 全球三维地形模拟研究 | 第31-54页 |
4.1 三维地形原始数据资料分析 | 第31-33页 |
4.1.1 数据集特点 | 第31页 |
4.1.2 数据的格式 | 第31-33页 |
4.2 三维地形建模基本过程 | 第33页 |
4.3 原始数据采集 | 第33-34页 |
4.4 全球高程数据组织 | 第34-38页 |
4.4.1 全球统一格网数据结构 | 第36-37页 |
4.4.2 不规则地形块数据结构 | 第37-38页 |
4.5 地表建模 | 第38-54页 |
4.5.1 全球高程数据统一精度描述 | 第38-40页 |
4.5.2 数据规则划分方法 | 第40-41页 |
4.5.3 基于距离熵的地表曲面拟合 | 第41-46页 |
4.5.4 地表模型的简化及多分辨率表示 | 第46-49页 |
4.5.5 表面剖分及可视化处理 | 第49-50页 |
4.5.6 三维地形实时漫游 | 第50-54页 |
第五章 面向对象软件工程过程及原型系统简介 | 第54-69页 |
5.1 统一建模语言简介 | 第54-56页 |
5.1.1 UML语义 | 第55页 |
5.1.2 UML表示法指南 | 第55-56页 |
5.1.3 UML进程扩展 | 第56页 |
5.2 基于概念模型的面向对象软件开发过程 | 第56-58页 |
5.3 概念模型建立 | 第58-61页 |
5.3.1 问题描述 | 第58-59页 |
5.3.2 标识对象 | 第59页 |
5.3.3 标识属性及实例连接 | 第59-61页 |
5.4 需求分析 | 第61-62页 |
5.5 系统设计 | 第62-64页 |
5.5.1 问题空间重定义 | 第62-63页 |
5.5.2 动态架构建立 | 第63-64页 |
5.6 原型系统简介 | 第64-6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致 谢 | 第73-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74-75页 |
摘 要 | 第75-77页 |
ABSTRACT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