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英文缩略词 | 第10-15页 |
第一部分 基于二代测序技术的MEN 2A全基因组测序分析 | 第15-57页 |
1 引言 | 第15-30页 |
1.1 2型多发性内分泌腺瘤及其分子遗传学研究 | 第15-20页 |
1.1.1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及其分型 | 第15-18页 |
1.1.2 RET基因与受体 | 第18页 |
1.1.3 RET原癌基因突变 | 第18-20页 |
1.2 全基因组测序技术 | 第20-26页 |
1.2.1 第二代测序技术的发展 | 第20-22页 |
1.2.2 基于二代测序技术的全基因组测序技术流程 | 第22-23页 |
1.2.3 基于二代测序技术的数据分析的工具 | 第23-25页 |
1.2.4 基于二代测序技术的WGS的优势和局限性 | 第25-26页 |
1.3 MEN 2的治疗方案 | 第26-30页 |
1.3.1 甲状腺全切除术 | 第26-27页 |
1.3.2 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 第27-28页 |
1.3.3 MEN 2的遗传咨询 | 第28-30页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0-37页 |
2.1 主要溶液和试剂 | 第30页 |
2.2 主要仪器 | 第30-31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31-37页 |
2.3.1 MEN 2A家系的收集和组织病理学检查 | 第31-32页 |
2.3.2 基因组DNA的纯化 | 第32-33页 |
2.3.3 基于二代测序技术的MEN 2A全基因组测序(WGS) | 第33-34页 |
2.3.4 PCR扩增相关目的基因编码区 | 第34-36页 |
2.3.5 Sanger DNA测序验证 | 第36页 |
2.3.6 亚克隆测序验证 | 第36-37页 |
3 实验结果 | 第37-46页 |
3.1 MEN2A的全基因组测序 | 第37-41页 |
3.1.1 WGS的质量 | 第37-38页 |
3.1.2 WGS所发现的突变 | 第38-41页 |
3.2 MEN 2A家系成员RET基因突变筛查的电泳图谱 | 第41-42页 |
3.3 正、反向Sanger DNA测序的验证 | 第42-46页 |
3.4 亚克隆测序(内含子区第43595836核苷酸位点InDel的验证结果) | 第46页 |
4 讨论 | 第46-50页 |
5 结论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第二部分 6个EPPK家系的基因突变谱及产前DNA诊断研究 | 第57-88页 |
1 表皮松解性掌跖角化症(EPPK)概述 | 第57-63页 |
1.1 掌跖角化症和表皮松解性掌跖角化症(EPPK) | 第57-58页 |
1.2 EPPK的致病基因 | 第58-60页 |
1.3 角蛋白 | 第60-61页 |
1.4 EPPK的产前DNA诊断 | 第61-63页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63-70页 |
2.1 EPPK家系的收集 | 第63-66页 |
2.2 基因组DNA的纯化和PCR扩增 | 第66-68页 |
2.3 Sanger DNA测序 | 第68页 |
2.4 AS-PCR验证基因突变 | 第68页 |
2.5 EPPK高风险胎儿基因组DNA的纯化 | 第68-69页 |
2.6 胎儿DNA样本的KRT9突变分析(包括微卫星DNA多态性连锁分析) | 第69-70页 |
3 实验结果 | 第70-81页 |
3.1 Sanger DNA测序的结果 | 第70-72页 |
3.2 AS-PCR验证基因突的变结果 | 第72-74页 |
3.3 产前DNA诊断的结果 | 第74-81页 |
3.3.1 Sanger DNA测序的结果 | 第74-76页 |
3.3.2 胎儿的AS-PCR电泳结果 | 第76-78页 |
3.3.3 微卫星DNA多态性连锁分析的结果 | 第78-80页 |
3.3.4 产前DNA诊断筛查出的正常胎儿出生后的手、足照片 | 第80-81页 |
4 讨论 | 第81-84页 |
5 结论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
综述 | 第88-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6-99页 |
个人简介及硕士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