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芦山县大河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及防治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1.2 泥石流灾害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3-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第2章 研究区自然地理及地质环境条件 | 第16-23页 |
2.1 自然地理概况 | 第16-18页 |
2.1.1 地理位置 | 第16页 |
2.1.2 气象水文 | 第16-17页 |
2.1.3 社会经济概况 | 第17-18页 |
2.2 地质环境条件 | 第18-21页 |
2.2.1 地形地貌 | 第18-19页 |
2.2.2 地层岩性 | 第19-20页 |
2.2.3 地质构造和地震 | 第20-21页 |
2.2.4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1页 |
2.2.5 不良地质现象 | 第21页 |
2.3 地质灾害发育情况 | 第21-23页 |
第3章 大河泥石流基本特征 | 第23-40页 |
3.1 泥石流形成条件 | 第23-27页 |
3.1.1 地形条件 | 第23-24页 |
3.1.2 物源条件 | 第24-27页 |
3.1.3 降水条件 | 第27页 |
3.2 泥石流流域分区特征 | 第27-29页 |
3.2.1 形成区 | 第28页 |
3.2.2 流通区 | 第28-29页 |
3.2.3 堆积区 | 第29页 |
3.3 泥石流运动特征 | 第29-40页 |
3.3.1 泥石流流体重度 | 第30页 |
3.3.2 泥石流流速 | 第30-32页 |
3.3.3 泥石流流量 | 第32-36页 |
3.3.4 泥石流冲击力 | 第36-38页 |
3.3.5 泥石流冲击高度与弯道超高 | 第38-39页 |
3.3.6 泥石流输砂总量 | 第39-40页 |
第4章 大河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 第40-50页 |
4.1 评价原则 | 第40页 |
4.2 危险性评价方法 | 第40-46页 |
4.2.1 数量化评分法 | 第41页 |
4.2.2 刘希林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法 | 第41-46页 |
1、评价指标选取 | 第43页 |
2、确定影响因子的权重 | 第43-44页 |
3、确定指标转换值 | 第44-46页 |
4.3 危险性评价结果及分析 | 第46页 |
4.4 泥石流最大危险区面积 | 第46-50页 |
4.4.1 数量化评分结果 | 第47-48页 |
4.4.2 刘希林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结果 | 第48页 |
4.4.3 评价结果综合分析 | 第48-50页 |
第5章 大河泥石流防治研究 | 第50-62页 |
5.1 防治原则与治理目标 | 第50-51页 |
5.1.1 防治原则 | 第50-51页 |
5.1.2 治理目标 | 第51页 |
5.2 防治工程设计依据 | 第51-54页 |
5.2.1 设计标准 | 第51-53页 |
5.2.2 设计参数 | 第53页 |
5.2.3 防治工程方案 | 第53-54页 |
5.3 防治工程方案 | 第54-60页 |
5.3.1 拦砂坝工程 | 第54-58页 |
5.3.2 防护堤工程 | 第58-60页 |
5.4 防治工程效益 | 第60-62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6.1 结论 | 第62页 |
6.2 展望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