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干扰对齐的多小区通信系统性能提高问题的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干扰对齐技术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MIMO 系统与预编码技术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MIMO 空间调制天线选择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安排 | 第14-16页 |
第2章 MIMO 信道下的多小区系统与干扰对齐 | 第16-28页 |
2.1 单用户 MIMO | 第16-17页 |
2.1.1 系统模型 | 第16页 |
2.1.2 系统容量分析 | 第16-17页 |
2.2 多用户 MIMO | 第17-19页 |
2.2.1 系统模型 | 第17-18页 |
2.2.2 系统容量分析 | 第18-19页 |
2.3 干扰对齐的相关知识 | 第19-23页 |
2.3.1 干扰对齐的概念 | 第19页 |
2.3.2 自由度 | 第19-21页 |
2.3.3 MIMO 干扰对齐 | 第21-23页 |
2.4 MIMO 协作多小区系统模型 | 第23-26页 |
2.4.1 多小区蜂窝系统模型 | 第23-24页 |
2.4.2 干扰协调概述 | 第24页 |
2.4.3 预编码基本模型 | 第24-25页 |
2.4.4 多小区协作预编码模型 | 第25-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3章 多小区 MIMO 系统中的预编码技术研究 | 第28-40页 |
3.1 BD 块对角化预编码算法 | 第28-30页 |
3.2 ZF 迫零预编码算法 | 第30-31页 |
3.3 SLNR 预编码算法 | 第31-33页 |
3.4 仿真模型建立 | 第33-35页 |
3.4.1 仿真参数设定 | 第33-34页 |
3.4.2 仿真模型建立 | 第34-35页 |
3.5 仿真结果和分析 | 第35-3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4章 空间调制的天线选择方案 | 第40-50页 |
4.1 引言 | 第40页 |
4.2 系统模型 | 第40-41页 |
4.3 经典天线选择技术 | 第41-45页 |
4.3.1 基于范数的天线选择 | 第42页 |
4.3.2 基于最大化信道容量的天线选择 | 第42-43页 |
4.3.3 基于 SVD 分解的天线选择 | 第43-44页 |
4.3.4 传统空间调制检测算法 | 第44-45页 |
4.4 改进的天线选择方案 | 第45-46页 |
4.4.1 改进算法 1 | 第45页 |
4.4.2 改进算法 2 | 第45-46页 |
4.4.3 改进算法 3 | 第46页 |
4.5 仿真模型与结果分析 | 第46-48页 |
4.5.1 仿真模型 | 第46-47页 |
4.5.2 仿真结果分析 | 第47-4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0-52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50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