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石油、天然气加工工业论文--人造石油论文--从其他原料提取石油论文

生物柴油制备、喷雾、燃烧及非常规排放的试验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21-46页
    1.1 选题背景第21-27页
        1.1.1 能源问题第21-22页
        1.1.2 汽车排放法规与环境问题第22-27页
    1.2 生物柴油的特点和适用性研究现状第27-34页
        1.2.1 生物柴油的特点第27-29页
        1.2.2 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的适用性研究现状第29-34页
    1.3 生物柴油制备、喷雾、燃烧及非常规排放的研究现状第34-43页
        1.3.1 生物柴油制备的研究现状第34-36页
        1.3.2 生物柴油喷雾及燃烧特性的研究现状第36-40页
        1.3.3 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柴油混合燃料的非常规排放研究现状第40-42页
        1.3.4 生物柴油-柴油混合燃料在柴油机上应用存在的问题第42-43页
    1.4 生物柴油原料组成对其使用性能的影响研究现状第43-45页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45-46页
第2章 生物柴油的制备研究第46-61页
    2.1 数学方法介绍第46-50页
        2.1.1 小波变换基本理论第47-48页
        2.1.2 逐步回归基本理论第48-49页
        2.1.3 BP神经网络基本理论第49-50页
    2.2 生物柴油制备试验设备与材料第50-51页
    2.3 大豆油生物柴油的制备试验结果及最优工艺分析第51-56页
        2.3.1 大豆油生物柴油制备的均匀设计试验方案第52-53页
        2.3.2 大豆油生物柴油制备的产率分析第53-54页
        2.3.3 大豆油生物柴油制备的转化率分析第54-55页
        2.3.4 基于产率最大化的大豆油生物柴油最优制备工艺参数计算第55-56页
    2.4 大豆油生物柴油产率影响因素作用规律及机理分析第56-59页
        2.4.1 基于小波消噪的大豆油生物柴油产率回归分析第56-59页
        2.4.2 大豆油生物柴油产率影响因素间交互作用的机理分析第59页
    2.5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3章 生物柴油的物性研究第61-76页
    3.1 生物柴油和石化柴油理化性质比较第61-66页
        3.1.1 生物柴油的质量标准比较第62-64页
        3.1.2 生物柴油的理化指标特性分析第64-66页
    3.2 生物柴油物性试验设备与材料第66-67页
    3.3 商用生物柴油-柴油混合燃料的物性试验结果及分析第67-69页
        3.3.1 商用生物柴油-柴油混合燃料的表面张力第67页
        3.3.2 商用生物柴油-柴油混合燃料的运动粘度第67-69页
        3.3.3 商用生物柴油-柴油混合燃料的理化指标分析结论第69页
    3.4 自制生物柴油-柴油混合燃料的物性试验结果及分析第69-75页
        3.4.1 自制生物柴油-柴油混合燃料的表面张力第70-71页
        3.4.2 自制生物柴油-柴油混合燃料的运动粘度第71-72页
        3.4.3 自制生物柴油-柴油混合燃料的抗磨性第72-73页
        3.4.4 自制生物柴油-柴油混合燃料的丁腈橡胶溶胀性和氧化稳定性第73-74页
        3.4.5 自制生物柴油-柴油混合燃料的理化指标分析结论第74-75页
    3.5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4章 生物柴油的喷雾特性研究第76-92页
    4.1 喷雾试验设备与燃料第76-78页
        4.1.1 喷雾试验设备第76-78页
        4.1.2 喷雾试验燃料第78页
    4.2 喷孔内部流动状态的仿真分析第78-85页
        4.2.1 仿真分析的理论基础第78-80页
        4.2.2 仿真分析的网格划分及数学模型第80-81页
        4.2.3 仿真分析的结果及分析第81-85页
        4.2.4 喷孔内部流动状态仿真结论第85页
    4.3 喷雾试验条件及分析方法第85-86页
        4.3.1 喷雾试验条件第85-86页
        4.3.2 喷雾分析方法第86页
    4.4 喷雾试验结果及分析第86-91页
        4.4.1 燃料对喷雾贯穿距离及喷射速度的影响第86-88页
        4.4.2 背压对喷雾特性的影响第88-89页
        4.4.3 轨压对喷雾特性的影响第89-91页
    4.5 本章小结第91-92页
第5章 生物柴油在内燃机中的燃烧过程研究第92-115页
    5.1 基于实测示功图的内燃机放热规律计算第92-94页
        5.1.1 基于MATLAB和AVL BOOST的内燃机放热规律的计算第92-93页
        5.1.2 柴油机燃烧特性曲线和参数定义第93-94页
    5.2 燃烧试验设备与燃料第94-96页
    5.3 燃烧试验结果及分析第96-113页
        5.3.1 生物柴油-柴油混合燃料的理论空燃比第96-97页
        5.3.2 生物柴油-柴油混合燃料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指标第97-98页
        5.3.3 生物柴油-柴油混合燃料的燃烧过程参数第98-101页
        5.3.4 生物柴油-柴油混合燃料的放热规律分析第101-113页
    5.4 试验结果分析第113-114页
    5.5 本章小结第114-115页
第6章 内燃机燃用生物柴油的常规与非常规排放研究第115-158页
    6.1 排放试验设备与燃料第115-118页
    6.2 排放试验结果及分析第118-155页
        6.2.1 一氧化氮(NO)排放试验结果及分析第118-119页
        6.2.2 甲烷(CH_4)排放试验结果及分析第119-120页
        6.2.3 二氧化氮(NO_2)排放试验结果及分析第120-122页
        6.2.4 氨(NH_3)排放试验结果及分析第122-123页
        6.2.5 甲醛(HCHO)排放试验结果及分析第123-124页
        6.2.6 乙烯(C_H_4)排放试验结果及分析第124-126页
        6.2.7 芳香烃(AHC)排放试验结果及分析第126-127页
        6.2.8 1,3-丁二烯(C_4H_6)排放试验结果及分析第127-128页
        6.2.9 硫化羰(COS)排放试验结果及分析第128-130页
        6.2.10 乙烷(C_2H_6)排放试验结果及分析第130-131页
        6.2.11 甲腈(HCN)排放试验结果及分析第131-132页
        6.2.12 二氧化碳(CO_2)排放试验结果及分析第132-133页
        6.2.13 氮氧化物(NO_x)排放试验结果及分析第133-135页
        6.2.14 水(H_2O)排放试验结果及分析第135-136页
        6.2.15 一氧化碳(CO)排放试验结果及分析第136-137页
        6.2.16 一氧化二氮(N_2O)排放试验结果及分析第137-139页
        6.2.17 二氧化硫(SO_2)排放试验结果及分析第139-140页
        6.2.18 乙炔(C_2H_2)排放试验结果及分析第140-142页
        6.2.19 正辛烷(NC_8)排放试验结果及分析第142-143页
        6.2.20 丙烯(C_3H_6)排放试验结果及分析第143-144页
        6.2.21 乙醛(MECHO)排放试验结果及分析第144-145页
        6.2.22 丙烷(C_3H_8)排放试验结果及分析第145-147页
        6.2.23 异氰酸(HNCO)排放试验结果及分析第147-148页
        6.2.24 甲酸(HCOOH)排放试验结果及分析第148-149页
        6.2.25 柴油类碳氢(HCD)排放试验结果及分析第149-151页
        6.2.26 非甲烷类碳氢(NMHC)排放试验结果及分析第151-152页
        6.2.27 总碳氢(THC)排放试验结果及分析第152-153页
        6.2.28 碳烟排放试验结果及分析第153-155页
    6.3 排放物的数量级分布情况分析第155-156页
    6.4 本章小结第156-158页
第7章 生物柴油的内燃机工作性能试验研究第158-170页
    7.1 内燃机工作性能试验设备与燃料第158-160页
    7.2 内燃机工作性能试验结果及分析第160-167页
        7.2.1 燃用生物柴油-柴油混合燃料的有效功率和有效扭矩分析第160-161页
        7.2.2 燃用生物柴油-柴油混合燃料的燃油消耗量分析第161-162页
        7.2.3 燃用生物柴油-柴油混合燃料的有效燃油消耗率分析第162-163页
        7.2.4 燃用生物柴油-柴油混合燃料的有效热效率分析第163-164页
        7.2.5 燃用生物柴油-柴油混合燃料的排气温度分析第164-165页
        7.2.6 燃用生物柴油-柴油混合燃料的机油温度分析第165-166页
        7.2.7 燃用生物柴油-柴油混合燃料的机油压力分析第166-167页
    7.3 试验结果分析第167-168页
    7.4 本章小结第168-170页
第8章 全文总结与工作展望第170-177页
    8.1 全文总结第170-175页
    8.2 创新点第175-176页
    8.3 工作展望第176-177页
参考文献第177-18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83-184页
致谢第184页

论文共1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京尼平抑制NLRC4炎性体的活化
下一篇:变速变量泵动态性能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