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政府责任视角下的农民工欠薪问题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1. 绪论 | 第10-17页 |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 ·现实意义 | 第11页 |
|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 ·研究方案与论文结构 | 第15-17页 |
| ·研究方案 | 第15-16页 |
| ·论文结构 | 第16-17页 |
| 2. 农民工欠薪问题界定 | 第17-22页 |
| ·农民工的界定 | 第17-18页 |
| ·农民工欠薪问题的界定 | 第18-20页 |
| ·农民工欠薪问题界定 | 第18-19页 |
| ·农民工欠薪问题的特征分析 | 第19-20页 |
| ·农民工社会阶层的界定 | 第20-22页 |
| 3. 农民工欠薪问题的理论基础 | 第22-27页 |
| ·责任型政府理论 | 第22-24页 |
| ·服务型政府理论 | 第24-25页 |
|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25-27页 |
| 4. 我国农民工欠薪问题现状及趋势分析 | 第27-35页 |
| ·农民工欠薪的现状分析 | 第27-30页 |
| ·性别差异分析 | 第27页 |
| ·地域差异分析 | 第27-28页 |
| ·行业差异分析 | 第28-29页 |
| ·就业渠道差异分析 | 第29-30页 |
| ·农民工欠薪问题的社会危害 | 第30-33页 |
| ·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和社会形象 | 第30-31页 |
| ·进一步加剧二元社会结构差距 | 第31页 |
| ·进一步加剧了社会贫困状况 | 第31-32页 |
| ·严重损害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社会的稳定 | 第32-33页 |
| ·农民工欠薪问题的发展趋势 | 第33-35页 |
| 5. 农民工欠薪问题的治理现状分析 | 第35-46页 |
| ·农民工欠薪问题的治理情况 | 第35-37页 |
| ·现有治理农民工欠薪公共政策分析 | 第35-36页 |
| ·公共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障碍 | 第36页 |
| ·案例分析 | 第36-37页 |
| ·农民工欠薪难以解决的原因 | 第37-46页 |
| ·二元结构下的制度性原因 | 第37-40页 |
| ·农民工经济及文化素质的原因 | 第40-43页 |
| ·农民工依法维权的障碍分析 | 第43-44页 |
| ·农民工利益表达机制的缺损 | 第44-46页 |
| 6. 完善政府承担责任的建议 | 第46-53页 |
| ·完善农民工维权的政府责任 | 第46-48页 |
| ·完善服务农民工的公共服务体系 | 第46-47页 |
| ·明晰农民工维权的政府责任 | 第47-48页 |
| ·加强法治监督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 | 第48页 |
| ·加强农民工维权的制度保障 | 第48-49页 |
| ·必须对现有的户籍制度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 | 第48-49页 |
| ·构建覆盖整个农民工群体的现代社会保障体系 | 第49页 |
| ·实施积极的农民工管理政策 | 第49页 |
| ·提高农民工的素质及组织化程度 | 第49-51页 |
| ·切实提高农民工的各方面素质 | 第49-50页 |
| ·用人单位的基层党组必须加大对农民工的吸纳程度 | 第50页 |
| ·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工会 | 第50-51页 |
| ·在条件成熟的部分地区,可以考虑建立农民工协会 | 第51页 |
| ·拓展农民工的利益表达渠道 | 第51-53页 |
| ·积极畅通农民工信访参与渠道 | 第51页 |
| ·拓展农民工的听证参与渠道 | 第51页 |
| ·积极拓展新兴的社会互动机制 | 第51-53页 |
| 结论 | 第53-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