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教育公益性活动的结构化生存--对北京市东城区少年宫群众活动的案例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25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一) 少年宫=培训宫——无数质疑引发的困惑 | 第9-10页 |
(二) 去少年宫到底能干什么——实习中的思考 | 第10-11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1-19页 |
(一) 少年宫活动的地位和作用 | 第11-14页 |
(二) 少年宫活动的公益性 | 第14-15页 |
(三) 少年宫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 第15-16页 |
(四) 少年宫活动组织过程及分类 | 第16页 |
(五) 少年宫活动的评价 | 第16-17页 |
(六) 结构理论发展综述 | 第17-19页 |
三、选题意义 | 第19-20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19-20页 |
(二) 现实意义 | 第20页 |
四、核心概念界定 | 第20-23页 |
(一) 公益性活动 | 第20-21页 |
(二) 社会结构 | 第21-22页 |
(三) 结构化与结构化生存 | 第22-23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一) 文本分析法 | 第23页 |
(二) 访谈法 | 第23-24页 |
(三) 参与式观察 | 第24-25页 |
第二章 东城区少年宫群众活动的历史变迁 | 第25-37页 |
一、东城区少年宫群众活动历史变迁 | 第25-34页 |
(一) 群众活动早期的建构 | 第26-28页 |
(二) 政治、经济因素形构时期 | 第28-30页 |
(三) 综合发展时期 | 第30-34页 |
二、群众活动结构化发展的必然性 | 第34-37页 |
(一) 系统化和规范化是群众活动的发展趋势 | 第34-35页 |
(二) 群众活动的内容决定了教师能动性的重要地位 | 第35-37页 |
第三章 结构化理论视野下的群众活动发展模式 | 第37-50页 |
一、群众活动发展的现状 | 第37-40页 |
(一) 形成三大职能部分 | 第37-39页 |
(二) 开展富有教育性的活动 | 第39页 |
(三) 调动多方面的社会资源 | 第39-40页 |
(四) 多种活动成为经典活动 | 第40页 |
二、群众活动的结构化发展模式 | 第40-48页 |
(一) 群众文化活动"曲高和寡" | 第41-44页 |
(二) 俱乐部活动"一枝独秀" | 第44-47页 |
(三) 少先队活动"铁打的营盘" | 第47-48页 |
三、群众活动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对策 | 第48-50页 |
(一) 还缺乏合理的交流渠道 | 第48页 |
(二) 还没有实现充分的资源的整合 | 第48-49页 |
(三) 还没有完善的制度化建设 | 第49-50页 |
第四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 第50-54页 |
一、结语:群众活动依托结构发挥教师能动性 | 第50-51页 |
(一) 结论 | 第50页 |
(二) 对策和建议 | 第50-51页 |
二、研究反思 | 第51-54页 |
(一) 公益性内涵的宽泛性 | 第52页 |
(二) 活动本身的复杂性 | 第52页 |
(三) 理论工具的局限性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一、著作类 | 第54页 |
二、论文类 | 第54-55页 |
三、硕士论文类 | 第55页 |
四、政策文件类 | 第55-56页 |
五、少年宫内部文献类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