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群众文化事业论文--青年宫、少年宫、少年之家论文

校外教育公益性活动的结构化生存--对北京市东城区少年宫群众活动的案例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导论第9-25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9-11页
  (一) 少年宫=培训宫——无数质疑引发的困惑第9-10页
  (二) 去少年宫到底能干什么——实习中的思考第10-11页
 二、文献综述第11-19页
  (一) 少年宫活动的地位和作用第11-14页
  (二) 少年宫活动的公益性第14-15页
  (三) 少年宫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第15-16页
  (四) 少年宫活动组织过程及分类第16页
  (五) 少年宫活动的评价第16-17页
  (六) 结构理论发展综述第17-19页
 三、选题意义第19-20页
  (一) 理论意义第19-20页
  (二) 现实意义第20页
 四、核心概念界定第20-23页
  (一) 公益性活动第20-21页
  (二) 社会结构第21-22页
  (三) 结构化与结构化生存第22-23页
 五、研究方法第23-25页
  (一) 文本分析法第23页
  (二) 访谈法第23-24页
  (三) 参与式观察第24-25页
第二章 东城区少年宫群众活动的历史变迁第25-37页
 一、东城区少年宫群众活动历史变迁第25-34页
  (一) 群众活动早期的建构第26-28页
  (二) 政治、经济因素形构时期第28-30页
  (三) 综合发展时期第30-34页
 二、群众活动结构化发展的必然性第34-37页
  (一) 系统化和规范化是群众活动的发展趋势第34-35页
  (二) 群众活动的内容决定了教师能动性的重要地位第35-37页
第三章 结构化理论视野下的群众活动发展模式第37-50页
 一、群众活动发展的现状第37-40页
  (一) 形成三大职能部分第37-39页
  (二) 开展富有教育性的活动第39页
  (三) 调动多方面的社会资源第39-40页
  (四) 多种活动成为经典活动第40页
 二、群众活动的结构化发展模式第40-48页
  (一) 群众文化活动"曲高和寡"第41-44页
  (二) 俱乐部活动"一枝独秀"第44-47页
  (三) 少先队活动"铁打的营盘"第47-48页
 三、群众活动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对策第48-50页
  (一) 还缺乏合理的交流渠道第48页
  (二) 还没有实现充分的资源的整合第48-49页
  (三) 还没有完善的制度化建设第49-50页
第四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第50-54页
 一、结语:群众活动依托结构发挥教师能动性第50-51页
  (一) 结论第50页
  (二) 对策和建议第50-51页
 二、研究反思第51-54页
  (一) 公益性内涵的宽泛性第52页
  (二) 活动本身的复杂性第52页
  (三) 理论工具的局限性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一、著作类第54页
 二、论文类第54-55页
 三、硕士论文类第55页
 四、政策文件类第55-56页
 五、少年宫内部文献类第56-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双重文化身份的话语建构--以Up-close大山访谈为例
下一篇:少年宫兼职教师的职业认同研究--以朝阳区少年宫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