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35页 |
1.1 引言 | 第13-14页 |
1.2 锂离子电池概括 | 第14-18页 |
1.2.1 锂离子电池的历史轨迹和基本化学原理 | 第14-15页 |
1.2.2 锂离子电池的特点和发展方向 | 第15-17页 |
1.2.3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 第17-18页 |
1.3 石墨烯材料概述 | 第18-27页 |
1.3.1 石墨烯的结构和特点 | 第18-23页 |
1.3.2 石墨烯基无机物复合材料 | 第23-25页 |
1.3.3 氮掺杂石墨烯 | 第25-27页 |
1.4 石墨烯基纳米材料负极 | 第27-32页 |
1.4.1 传统粉末状材料 | 第27-29页 |
1.4.2 自支撑石墨烯基负极材料 | 第29-32页 |
1.5 本文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32-35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 第35-47页 |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35-36页 |
2.2 样品制备 | 第36-41页 |
2.2.1 氧化石墨的制备 | 第36页 |
2.2.2 电喷制备(ESD)无粘结剂石墨烯-Co_3O_4电极 | 第36-38页 |
2.2.3 制备柔性石墨烯-TiO_2纸状电极 | 第38-39页 |
2.2.4 氮掺杂石墨烯的制备 | 第39-40页 |
2.2.5 制备氮掺杂石墨烯负载多孔Fe_2O_3纳米棒 | 第40-41页 |
2.3 材料结构与表征 | 第41-43页 |
2.4 样品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43-47页 |
2.4.1 不同样品的电极片制备 | 第43-44页 |
2.4.2 纽扣电池的组装 | 第44页 |
2.4.3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44-47页 |
第3章 石墨烯-Co_3O_4无粘结剂电极的制备与性能 | 第47-57页 |
3.1 引言 | 第47-48页 |
3.2 电喷沉积制备石墨烯-Co_3O_4无粘结剂电极及其表征 | 第48-49页 |
3.2.1 直接电喷沉积制备石墨烯-Co_3O_4无粘结剂电极 | 第48-49页 |
3.2.2 石墨烯-Co_3O_4无粘结剂电极的形貌和结构表征 | 第49页 |
3.3 石墨烯-Co_3O_4无粘结剂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 第49-5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4章 柔性石墨烯-TiO_2电极的制备与性能 | 第57-67页 |
4.1 引言 | 第57-58页 |
4.2 石墨烯-TiO_2柔性纸电极的制备和表征 | 第58-62页 |
4.2.1 水热法制备湿状石墨烯-TiO_2柔性纸 | 第58-59页 |
4.2.2 石墨烯-TiO_2柔性纸的形貌和结构表征 | 第59-62页 |
4.3 石墨烯-TiO_2柔性纸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 第62-6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5章 氮掺杂石墨烯电极的制备与性能 | 第67-83页 |
5.1 引言 | 第67-69页 |
5.2 快速热冲击制备氮掺杂石墨烯及其表征 | 第69-72页 |
5.2.1 液态氮源法快速制备氮掺杂石墨烯 | 第69页 |
5.2.2 氮掺杂石墨烯的结构和形貌表征 | 第69-72页 |
5.3 氮掺杂石墨烯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 第72-80页 |
5.3.1 氮掺杂石墨烯电极在0.01-3V下的电化学性能 | 第72-76页 |
5.3.2 氮掺杂石墨烯电极在0.01-1.5V下的电化学性能 | 第76-78页 |
5.3.3 异位XPS分析NGr电极在0.01-1.5V下的锂存储机理 | 第78-8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0-83页 |
第6章 氮掺杂石墨烯/Fe_2O_3电极的制备与性能 | 第83-93页 |
6.1 引言 | 第83-84页 |
6.2 氮掺杂石墨烯/Fe_2O_3复合材料的结构与表征 | 第84-87页 |
6.3 氮掺杂石墨烯/Fe_2O_3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 第87-89页 |
6.3.1 微波处理后的氮掺杂石墨烯/Fe_2O_3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 第87-89页 |
6.3.2 ALD保护后的氮掺杂石墨烯/Fe_2O_3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 第89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89-93页 |
第7章 结论 | 第93-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19页 |
工作展望 | 第119-121页 |
创新点 | 第121-12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23-125页 |
致谢 | 第125-127页 |
个人简介 | 第127页 |